雷霆!
它庞大的身躯被安排在了最艰巨的开山段!
这里需要爆破和搬运巨石!
雷霆的任务是——“安全巡视员”兼“重型运输辅助”!
它琥珀色的眼睛锐利地扫视着爆破点和作业面,喉咙里不时发出低沉的咕噜声,提醒工人们注意安全。
遇到需要搬运的巨大石块,工人们用粗麻绳捆好,雷霆就用它那惊人的力量,咬着绳子,配合工人们一起拖动!
它巨大的力量,大大减轻了人力的负担!
云朵!
它被安排在相对平缓但需要精细挖掘的支渠段。
它的任务是——“质量监督员”兼“小型运输员”!
它优雅地在工地上巡视,琥珀色的眼睛仔细检查着渠道的坡度和挖掘深度。
如果发现哪里挖浅了或者坡度不对,它会停下脚步,喉咙里发出短促而清晰的咕噜声,用爪子轻轻刨一下问题点,提醒工人修正!
遇到需要运送的小型工具或少量土方,它甚至会主动叼起箩筐,迈着优雅的步伐送到指定地点!
它的精准和细心,让工人们叹服!
雪宝!
它则成了最活跃的“后勤保障员”兼“士气鼓舞者”!
它脖子上挂着一个小竹篮,里面装着水壶、毛巾和一些简单的工具。
它在工地上跑来跑去,看到谁出汗了,就叼着毛巾跑过去!
看到谁水壶空了,就叼着水壶跑回临时供水点,有专人负责加水!
它还特别喜欢给孩子们送水送吃的,喉咙里发出欢快的呼噜声,引得孩子们阵阵欢笑!
它那充满活力的身影,如同工地上的小太阳,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然而,工程推进到主干渠的关键节点——需要跨越一道陡峭的山梁时,遇到了真正的技术壁垒!
图纸上设计了一个小型的“渡槽”引水桥,需要用到水泥预制板和钢筋!
但水泥和钢筋…依旧是稀缺物资!
沈棠跑了几次县里和市里,虽然争取到了一些批条,但数量远远不够!
“沈知青!这…这怎么办?没水泥钢筋…这渡槽…架不起来啊!”
赵建国看着陡峭的山梁,愁眉不展。
沈棠站在山梁上,看着脚下蜿蜒的河道和远处需要灌溉的农田,眉头紧锁。
图纸是死的,人是活的!必须想办法!
她召集了大队里的老石匠、李木匠和几个头脑灵活的年轻人,包括王晓梅,开起了“诸葛亮会”。
“石大爷!李大爷!”
沈棠指着图纸,
“水泥钢筋不够…咱们能不能…用石头和木头代替?”
“石头和木头?”
石老倔捋着胡子,眯着眼睛看着山势,
“嗯…也不是不行!咱们这山…石头多!结实!就是…这跨度有点大…光用石头拱…怕不稳当!”
“用木头做架子!”
李木匠眼睛一亮,
“山里老松木!结实!耐水!做支撑架子!上面再用石头砌拱!外面抹上三合土,石灰、黏土、沙子混合!也能防水!”
“三合土?”
沈棠心中一动!
她想起了后世一些古建筑修复中使用的传统工艺!
三合土虽然不如水泥强度高,但如果配比得当,工艺讲究,也能达到不错的防水和承重效果!
“好主意!”
沈棠立刻拍板,
“就用石头拱!松木架!三合土!咱们搞个‘土法渡槽’!”
说干就干!
石老倔带着石匠队,挑选最坚硬的青石,用錾子、锤子,一锤一锤地凿出规整的石块!
李木匠带着木工队,进山挑选笔直粗壮的老松木,锯成梁柱,用榫卯结构搭起坚固的支撑架!
沈棠则和王晓梅一起,研究三合土的配比!
她偷偷加入微量灵泉水,增强粘合力和抗渗性,反复试验,终于找到了最佳配方!
工地上,热火朝天!
汉子们喊着号子,抬着沉重的石料和木料!
妇女们搅拌着三合土!
孩子们帮忙递工具、送水!
雷霆在陡峭的山梁上巡视,确保安全!
云朵在木架和石拱旁仔细检查着每一处榫卯和缝隙!
雪宝则叼着小篮子,在人群中穿梭,给忙碌的工人送水送毛巾!
经过半个多月的艰苦奋战!
一座横跨山梁的“土法渡槽”终于初具规模!粗壮的松木支架稳稳地扎根在山石间!
青石砌成的拱券在支架上层层叠起,形成一道坚固的引水通道!最后一道工序——涂抹三合土!
这天,天气晴朗。渡槽前,站满了红旗大队的社员们!
大家屏住呼吸,看着沈棠和王晓梅,她俩负责关键部位的涂抹。
将最后几桶粘稠的三合土,均匀地涂抹在石拱的缝隙和表面!
石老倔和李木匠在一旁紧张地指导着。
“抹匀!压实!不能有气泡!”
“对!这里!多抹点!”
“好!好!就这样!”
当最后一抹三合土覆盖在渡槽上,沈棠放下工具,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