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大郎连忙迎上去,扶住新娘子的手臂。
黝黑的面庞都遮掩不住喜色。
“你,你小心点,慢些走。”
何大郎不由自主地压低了声音,像是生怕自己的大嗓门吓到了新娘子似的。
“嗯。”
红盖头下传出郑氏的一声低语。
声音虽小,却像含了蜜。
何大郎的脸更红了。
活像一个熟透了的红苹果。
见何大郎这么贴心,跟着来送亲的郑家人不由得满意极了。
这个姑爷好!
人老实能干,家底也殷实。
现在看来,还会疼媳妇,真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姑爷!
“跨门!”
旁边的傧相大喊一声。
郑氏盖着红盖头,稳稳地跨进了何家大院。
院子里面一群小孩子嬉闹不停,都等着想看看新娘子。
“新人拜堂!”
“一拜天地!”
拜堂时,何大郎弯腰如虾米,余光瞥见郑氏身姿挺拔,红盖头下隐约露出一抹笑意。
何大郎不由得看痴了。
三叩首后起身,何大郎跄着险些栽倒,郑氏伸手相搀,袖口扫过他手背,带着若有若无的一股脂粉香气。
“慢些。”
郑氏轻声说,声线像浸了蜜。
惹得张氏在旁笑得脸都要开花了:“我儿有福!”
看来这郑氏也是懂得心疼相公的人啊!
“开席开席!”
随着开席的一声呼喊,众人都入了座。
何家的院子里外都早搭起了三丈见方的席棚,油布顶子上压着红绸,四角垂着红布编好的流苏。
二十张八仙桌拼成长龙,每张桌角都系着红绸。
因为是寒冬腊月了,桌中央摆着铜制暖锅,炭火正旺,咕嘟咕嘟冒着香气。
石塘村的男女老少来吃席的,都举着贺礼挤在门槛边。
有捧着新蒸的枣花馍的,有拎着自酿米酒的,都带着十几文或是几十文的红包。
说话声混着灶间飘来的肉香,把整个院子熏得暖烘烘的。
跟着郑氏来送亲的大舅往席面上一看,顿时眼睛都直了。
梅菜扣肉、茶香熏鸡、红烧鱼、烧鸭子、炸酥肉……
一眼看过去席面上琳琅满目的,全都是硬菜。
足足有六七道。
郑氏大舅不由得喃喃道。
“好家伙,这阵仗,比我们镇街面上的掌柜家娶亲还气派呢!”
哪怕郑家在长庄村是做里正的,但是也没有出手这么大方的。
郑家儿子娶妻席面上也不过就是三四道硬菜。
“何家这两年可真是发达了!”
杨厚德坐在座位上,望着屋檐下新挂的二十四盏红灯笼直咂舌。
“又是茶油作坊,又是酱菜生意,如今还出了个秀才......”
“可不是!”
隔壁高大娘接过话茬:“要我说呢,这何家和郑家是两好并一好!”
“何家好,郑家是里正家的闺女,也不差!”
“就是呢!”
众人纷纷点头。
“来来来,大家伙儿都别客气,吃菜,吃菜啊!”
今日何有田和张氏算是主人,连何见山何老爷子都得退居二线。
何有田难得这么能说话,一个劲儿让石塘村的乡亲们多吃点。
脸上的笑容止都止不住。
“何老哥,恭喜啊!”
“就是,大郎可是咱们乡亲们看着长大的,这孩子打小就能干。”
“这次又娶了这么好的一个媳妇,哎哟哟,有田老哥,你和嫂子就等着抱孙子吧!”
张氏和何有田听着众人的夸赞,还没开始喝酒都像已经醉了,飘飘欲仙了。
宋大牛家,宋大牛没有来。
只有宋家的老爷子来了意思一下。
没有来何家,王氏心里像是猫抓一样难受。
最后还是忍不住偷偷溜到何家门口朝里张望着。
这一看就看到了席面上的硬菜。
“上菜咯!”
还没等王氏揪住自己的手帕咬牙切齿,就远远听到一个清脆的声音。
只见何三郎端着托盘从灶间窜出来,发髻上沾着锅灰,扯着嗓子喊。
“热乎的酱肘子来咯——”
何三郎话音未落,院子里突然响起此起彼伏的惊叹。
王氏不由得伸长脖子跟着往里看去。
只见何三郎带着帮厨的汉子们抬出一口直径三尺的大铁锅,锅盖掀开的瞬间,浓郁的香气扑面而来。
是何家酱菜作坊特制的八宝酱焖肘子。
肘子炖得酥烂,裹着浓稠的酱汁,上面撒着核桃、杏仁、瓜子仁等八种坚果。
油亮的肉皮颤巍巍地抖动,在阳光下泛着琥珀色的光泽。
还没等众人惊叹几声,随后,年轻媳妇们托着瓷盘穿梭席间。
盘里的糖蒸八宝饭冒着腾腾热气。
红枣、桂圆、葡萄干在糯米饭上摆成喜庆的图案,浇上琥珀色的糖汁,甜香四溢。
“何家果真是发达了……”
王氏蹲在墙根往里面看,心里不是个滋味。
何家的这席面也太讲究了。
许多菜,她见都没见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