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叶尘的净化仙纹掠过北方某省的“启星工学院”时。
已是晚上九点,教学楼的自习室里稀稀拉拉坐着几个学生,低头刷着短视频,手指滑动的频率比翻课本快得多;宿舍楼下的小吃摊前,三五成群的学生围着烤串摊说笑,手里的啤酒罐碰撞出清脆的声响;操场的角落里,有学生对着手机直播,镜头前摆着一堆廉价的小商品,嘴里重复着“家人们点点关注”。
这些课余场景里,藏着比课堂更复杂的青春状态——有迷茫的消耗,有盲目的跟风,有无奈的奔波,连仙力掠过都带着一种“用力却抓不住重点”的浮躁感。
叶尘九人在上一章看透了非知名高校的课堂与就业错位后,意识到“教育困局”不止在课堂里。
学生的课余生活,像一面镜子,照见了他们对未来的认知、对自我的规划,以及学校在“课堂之外”的引导缺失。
于是他们再次兵分三路,潜入三所新的非知名高校:启星工学院(理工类)、青岚师范学院(师范类)、瀚江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类)。
用两个月时间,扮成宿舍管理员、社团指导老师、校园超市店员,从仙人的视角,看这些非知名高校的学子,在课堂之外,究竟过着怎样的生活,这些生活又如何影响着他们的就业之路。
一、仙窥课余:三所高校的“课外镜像”
叶尘团队在三所高校的观察,没有学生手册上的“课余规范”,只有更真实的“生活细节”——是启星工学院男生宿舍里堆积如山的外卖盒,是青岚师范学院女生手里永远刷不完的“考编备考视频”,是瀚江职业技术学院校园里随处可见的“兼职中介海报”。
这些细节拼出的,是非知名高校学子课余生活的“三重困境”:迷茫的消耗、盲目的跟风、无奈的奔波。
1. 启星工学院(理工类):“宿舍躺平”与“游戏狂欢”,时间在指尖溜走
叶尘扮成启星工学院的宿舍管理员,负责管理男生宿舍3号楼。
他每天晚上查寝时,看到的几乎都是同样的场景:宿舍里烟雾缭绕,四个男生围着电脑打游戏,键盘敲击声和喊叫声此起彼伏;书桌上的专业课本蒙着灰,旁边堆着泡面桶和外卖盒;有人躺在床上刷短视频,手机屏幕的光映在脸上,眼神空洞。
“就像修仙界的弟子,放着灵脉不去修炼,整天在洞府里喝酒打牌,最后修为停滞不前。”叶尘说。
他认识了机械专业的学生林峰,每天除了上课,其余时间都待在宿舍——白天打游戏,晚上刷短视频,偶尔去图书馆也是为了“打卡应付查寝”。
叶尘问他“不担心就业吗”,林峰说“担心也没用,反正学的东西企业不用,不如趁现在玩个够”。
有一次,林峰的专业课老师布置了“机械零件设计”的作业,他在网上抄了一份,交上去被老师发现,打了零分。
他不仅不反思,还抱怨“老师太严,反正以后也用不上这些”。
启星工学院的“宿舍文化”,像一种“慢性消耗”——学生们待在宿舍里,用游戏和短视频填补空虚,却不知道这些“短暂的快乐”正在吞噬他们的时间和精力。
叶尘在宿舍楼下的公告栏里,看到过学校贴的“课余活动倡议”,呼吁学生“走出宿舍,走进图书馆”,可响应的人寥寥无几。
“学校只知道‘倡议’,却没给学生‘走出宿舍的理由’——没有有趣的社团活动,没有实用的技能培训,没有能交流的师长,学生只能待在宿舍里‘躺平’。”叶尘说。
除了“宿舍躺平”,启星工学院的学生还喜欢“校外狂欢”。
每到周末,学校附近的网吧和KTV里,挤满了学生——有人通宵打游戏,有人唱歌到凌晨,第二天睡一整天,错过了周日的选修课。
机械专业的学生王强,就是因为经常周末“校外狂欢”,缺了很多课,专业课成绩一塌糊涂,实习时连企业的面试都没通过,最后只能去工地当学徒。
“他们把课余生活当成了‘课堂的对立面’——课堂上压抑,就用课余的放纵来弥补,却不知道这种放纵,正在毁掉自己的未来。”叶尘叹息道,仙能看透时间的流逝,却拦不住这些学生在迷茫中浪费青春。
2. 青岚师范学院(师范类):“考编内卷”与“证书焦虑”,精力在盲目中耗散
苏晴扮成青岚师范学院的“社团指导老师”,负责指导“师范生技能协会”。
她发现,协会里的学生很少参加“模拟讲课”“板书设计”等实用活动,大部分时间都在讨论“考编真题”“报名岗位”,手里永远拿着一本“考编教材”,连吃饭时都在刷“考编备考视频”。
“就像修仙界的弟子,一门心思只练‘一种功法’,不管这功法适不适合自己,最后走火入魔。”苏晴说。
她认识了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李雪,从大一开始就把“考编”当成唯一目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