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生。”
朱元璋的声音适时响起,带着一丝笑意,将李去疾的注意力拉了回来。
他挥了挥手,身后那个沉甸甸的巨大木箱被抬了过来,沉闷地放到地上。
“您要的东西,工部那边加急赶出来了。”
李去疾的眼睛顿时一亮。
先前那点对新伙计的困惑,瞬间被他抛到了九霄云外。
他几步上前,也顾不上客气,双手搭在一只箱子的箱盖上,用力向上一掀。
“吱呀——”
沉重的木盖发出悠长的呻吟。
一股混杂着油脂、木料与金属的独特气味,扑面而来。
箱子内,铺着厚厚的柔韧稻草。
一个个造型奇特、大小不一的金属零件,正静静地躺在其中。
零件表面涂着一层防锈的油脂,在窗外透入的阳光下,反射着温润又夺目的光泽。
李去疾伸手,小心翼翼地拿起其中两个。
入手微沉。
触感冰凉而顺滑。
他对着光,仔细端详着上面的每一个弧度,每一个接口。
严丝合缝。
分毫不差。
他甚至能想象到,那些技艺高超的工匠,是如何融化金属,又是如何全神贯注地,将滚烫的金属液体注入模具之中,最后,再小心翼翼地进行打磨。
“好手艺!”
李去疾忍不住由衷赞叹。
“工部那帮老师傅,果然名不虚传!瞧瞧这光洁度,这精度,绝了!”
他脸上的笑容,是发自内心的满意。
可这份满意,并没有持续太久。
当他的目光,扫过箱子里其他几个更大的零件时,脸上的笑容,渐渐凝固了。
他放下手中的两个零件,又拿起一个齿轮。
黄澄澄的。
接着,他又看向那个最大的,圆筒状的气缸。
也是黄澄澄的。
李去疾的眉头,缓缓皱了起来。
他扭过头,看向一脸期待笑容的朱元璋,神情里满是费解。
“马大叔。”
“这些零件……怎么全是用铜做的?”
他的语气里,带着一种难以掩饰的无语和心疼。
“这得浪费多少铜啊?没必要,完全没必要!只要用上好的精铁来做,强度就足够了。”
朱元璋脸上的笑容不变。
“李先生有所不知。”
“陛下对您这件‘仙器’,看重得紧,特意下了旨意,所有用料,都必须用最好的。”
他轻描淡写地解释道。
“若是用铁料,容易损坏,又容易生锈,哪里配得上先生您的造物。”
李去疾听完,无奈地叹了口气。
皇帝的面子工程吗?
他大概懂了。
这个时代的冶铁技术确实有限,炼出来的大部分铁,要么脆得像饼干,要么软得像面条。想要找到强度和韧性都合适的精铁,难度的确不小。
可这也不能直接上铜啊!
这玩意儿是要烧火的,是蒸汽机,又不是摆在家里看的青铜鼎。
“唉。”
李去疾摆了摆手,有些头疼地说道。
“早知道你们要用铜,当初我就不委托你们帮我做了。”
他随口抱怨了一句。
“还不如直接让你们给我拉几车铁矿石过来,我自己弄个小工坊搭个炉子,炼点钢出来用,不比这个省心?”
话音落下。
周围的空气,仿佛在这一瞬间,被彻底抽空了。
时间,似乎停滞了。
朱元璋脸上的笑容,僵在嘴角,像是被冰雪瞬间冻结。
他身后的陶成道,那双原本就狂热的眼睛,猛地收缩成了两个危险的针尖!
炼钢?
自己搭个炉子,炼钢?!
他不是不知道钢。
恰恰相反,他比谁都清楚,想要得到一块好钢,有多么艰难!
工部最好的匠人,选取最上等的熟铁,用最精纯的木炭,置于炉中,师徒数人轮番上阵,不眠不休,反复折叠,捶打上百次!
千锤百炼,才能得那么一小块“百炼钢”!
那东西,珍贵到只能用来打造帝王御用的佩剑,或是给最精锐大将的兵器开锋。
可眼前这个年轻人,竟然说得如此轻描淡写。
就像是在说,今天中午是吃米饭,还是吃面条一样随意!
而另一边的宋濂,更是如遭雷击!
他脚下一个踉跄,险些站立不稳。
那张素来古井无波的老脸上,第一次出现了混杂着骇然与颠覆的空白。
“格物……”
他嘴唇翕动,无意识地吐出这两个字。
他原以为,“格物”是穷究天地至理,发现并利用某种规律,就像是仿造“孔明灯”做出“火囊云霄辇”,虽难,但有迹可循。
可现在他才明白,自己错得何等离谱!
这位李先生的“格物”,不仅仅是发现规律!
更是……创造规律!
凭空炼钢!
这已经不是“术”,而是近乎于“道”的手段!
是一种足以从最根本的层面,改变这个世界的力量!
李去疾完全没有察觉到身后三人的石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