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李瑞的“水资源智能监测”设想,实时监控水质
那位地方志老同志的声音,在落针可闻的应急指挥中心里,显得格外清晰,也格外刺耳。
“林主任,您是不是搞错了?红星化工厂……那不是三十年前就彻底拆除,深埋填平了吗?我亲自参与过当年的工作,档案上写得清清楚楚,那里现在就是一片荒山!”
这句话像一块石头,砸进了刚刚因为林舟的决断而略微平静的水面。怀疑的涟漪再次扩散开来。
是啊,三十年前的档案,白纸黑字。一位亲身参与者,言之凿凿。
而林舟的判断,来源不明。
所有人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在林舟身上。这一次,里面夹杂着更多的审视和不解。如果这个判断是错的,那现在调动武警和特警,扑向一个根本不存在的目标,不仅是浪费宝贵的救援时间,更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林舟的脸色没有丝毫变化,他甚至没有去看那位老同志。他只是转过身,走向另一块副屏幕,拿起遥控器,调出了一个新的界面。
“各位,请看这里。”
屏幕上出现的,不是地理信息图,而是一张布满了红绿线条,数据流不断跳动的电网监控图。
在场的都是行家,一眼就认出这是省电力公司的实时监控系统。
林舟没有说话,他只是将时间轴精准地拖回到了今天上午十一点十五分。然后,他输入了一连串筛选指令。
“筛选区域:江龙河上游三百公里流域。筛选条件:工业级别高压线路,瞬时功率激增超过500%,持续时间十分钟以上,且该区域无对应注册用电单位。”
指令输入,屏幕上的数据流开始以一种令人眼花缭乱的速度闪烁、重组。无数个正常的波峰被瞬间过滤,大片大片的区域暗了下去。
几秒钟后,就在那片被标注为“红星化工厂旧址”的荒山坐标上,一个刺眼的红色光点,突兀地亮了起来,像黑夜里一只睁开的独眼。
林舟将激光笔的光点,稳稳地落在了那个红色光点上。
“今天上午11点15分到12点整,持续45分钟。这个坐标点,有两台大功率工业水泵的用电特征。没有在电力公司注册,是盗电。”
他放下激光笔,转过身,目光平静地扫过全场,声音清晰而沉稳。
“现在,我们把两条线索放在一起。”
“第一,时间线。水泵启动的时间,是11点15分。根据江龙河目前的流速,从这个坐标点排出的水体,到达第一个下游监测站的时间,恰好是中午12点后,与我们接收到污染警报的时间完全吻合。”
“第二,体量。根据水泵的功率和运行时间,可以估算出总排水量。这个体量,远超任何一辆槽罐车,但与一座中型化工厂积攒数年的地下沉降池容量,高度吻合。”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林舟的目光落在那位地方志老同志身上,语气里没有反驳,只有陈述,“您说得对,三十年前,红星化工厂确实被拆除了。我查过那份档案,上面只写了‘地表建筑爆破拆除,主体设备转移,场地深埋填平’。但是,它没有提,也不可能提,如何处理那些深入地下数十米甚至上百米的,巨大的废液沉降池和矿道。因为在三十年前,要彻底填平那样的地下结构,成本是天文数字。”
他的话语像一把手术刀,将所有人的思维盲区,一层层精准地剖开。
“所以,我的推论是。有人利用了被遗忘的地下空间,把它当成了一个处理高污染工业废料的秘密‘垃圾场’。日积月累,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毒湖’。而今天上午,他们用盗来的电,启动了水泵,将这个毒湖,排入了江龙河。”
整个指挥中心,死一般的寂静。
再也没有人质疑。
因为林舟给出的,不是一个凭空的猜测,而是一条由电力数据、水文模型、历史档案和逻辑推理构成的,完整且无法辩驳的证据链。
之前还吵作一团的各个厅长,此刻看着林舟的眼神,只剩下震撼和敬畏。他们还在为地上的几家工厂扯皮,而这个年轻人,已经将目光穿透了地层,揪出了藏在黑暗深处的魔鬼。
省委书记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他双目圆睁,眼神里是滔天的怒火,也是孤注一掷的决断。
“我不管它下面是沉降池还是阎王殿!命令前线总指挥,武警特警,所有力量,三十分钟内,给我把这个地方围起来!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
命令下达,整个江北省的暴力机器,以前所未有的效率高速运转起来。
应急指挥中心里,气氛从刚才的争吵和茫然,转为一种更加令人窒息的紧张。所有人,包括省委书记在内,都站在大屏幕前,盯着上面分割出的几个画面。
一个是无人机从高空传回的实时航拍。
一个是前线突击队头盔摄像机的第一视角。
还有一个,是不断跳动的心电图一般的生命线——下游水厂取水口的水质实时监测数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