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芳率领的十人精干小队,如同水滴融入沙漠,悄无声息地进入了怛罗斯河谷地区。他们扮作来自疏勒的粟特商队,驼马上驮着丝绸、瓷器和茶叶,操着熟练的突厥语和粟特语,与沿途遇到的部落民交易、攀谈,谨慎地搜集着情报。
怛罗斯河谷,水草丰美,是游牧部落的传统牧场,也是丝绸之路北道的重要节点。这里势力交错,既有臣服于大唐的突厥部落,也有态度暧昧的昭武九姓胡人聚落,更西边,则是虎视眈眈的大食(阿拉伯帝国)势力范围。空气中弥漫着牲畜的腥膻、烤馕的香气,以及一种无形的紧张感。
通过几日的暗中查访,李元芳等人逐渐摸清了一些情况。阿卜杜勒确实在此地活动,他并未隐藏行踪,反而似乎有意张扬,频繁出入于各个部落首领的帐篷,俨然一副重要人物的姿态。他利用带来的金银财宝和承诺,正在极力拉拢一些对大唐统治心存不满或摇摆不定的部落首领。
“头儿,打听到了,”一名扮作伙计的内卫低声向李元芳汇报,“阿卜杜勒放出风声,说唐廷暴虐,苛待藩部,不久将有大变。他许诺,只要各部联手,赶走唐军,便可共享丝绸之路的财富,甚至……甚至可能得到大食帝国的册封和支持。”
“大食……”李元芳目光一凛。果然,阿卜杜勒的背后,站着庞大的阿拉伯帝国。这已不仅仅是追捕一个逃犯的问题,而是涉及两大帝国在西域的战略博弈。
“可知他具体有何计划?联络了哪些部落?”李元芳追问。
“具体计划还很模糊,但他最近与石国(塔什干)的吐屯(首领)以及几个较小的突厥部落头人往来密切。听说,他们可能会在即将到来的‘纳乌鲁兹’节(波斯新年)上有所动作。”
纳乌鲁兹节,是波斯文化圈的重要节日,届时各族群聚,确实是发动事端的好时机。李元芳感到时间紧迫,必须尽快查明阿卜杜勒的具体阴谋,并通知正在赶来的郭元振大军。
然而,就在李元芳设法与郭元振取得联系时,一个意外的情况发生了。他们这支“商队”引起了一伙当地马贼的注意。这伙马贼凶悍异常,显然不是寻常匪类,更像是受过训练的士兵伪装。他们夜间突袭了李元芳等人的营地,目标明确,直取货物和人员!
“保护头儿!”内卫们反应迅速,拔刀迎战。黑暗中,刀光剑影,厮杀惨烈。李元芳链子刀舞得风雨不透,接连放倒数名马贼。但这些马贼配合默契,战术刁钻,显然不是乌合之众。
激战中,李元芳注意到一名马贼头目使用的弯刀制式,与之前在神都“憩园”发现的阿卜杜勒的佩刀极为相似!他心中一震:这些马贼,很可能就是阿卜杜勒的手下!对方已经察觉到了他们的存在,这是杀人灭口!
“撤!不可恋战!”李元芳当机立断,下令突围。小队成员个个身手不凡,且战且退,凭借夜色和复杂地形的掩护,终于摆脱了马贼的追击,但有一名内卫不幸负伤,货物也丢失大半。
经此一劫,李元芳意识到行踪已经暴露,阿卜杜勒必然加强了戒备。继续大规模活动风险极大。他将小队化整为零,两人一组,分散潜入怛罗斯城(今哈萨克斯坦塔拉兹附近)及周边重点部落,继续秘密侦查,并约定好联络方式。
李元芳自己则带着那名受伤的弟兄,躲进了一处僻静的山谷岩洞中,为其疗伤,同时思考下一步行动。伤员伤势不轻,需要休养,而与大部队的联系也变得困难。
就在李元芳一筹莫展之际,他遇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人——一位在河谷地区行医的汉人老郎中。老郎中须发皆白,医术精湛,见李元芳二人受伤,主动施以援手。交谈中,李元芳得知老郎中姓孙,在此地行医已三十余载,对各部落情况了如指掌,且因救死扶伤,深受当地人敬重。
孙郎中似乎对李元芳的身份有所猜测,但并未点破,只是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怛罗斯的水,深得很呐。有些人想借风起浪,却不知这风刮起来,最先淹没的可能是自己。”
李元芳心中一动,试探着问道:“孙老先生可知,最近来的那个西域商人阿卜杜勒,意欲何为?”
孙郎中捋了捋胡须,眯着眼道:“那个人啊,心术不正。他带来的不是生意,是刀兵。他四处许诺,但空口无凭。石国的吐屯被他蛊惑,但部落里也有明白人。只是……唐军若是来得太慢,或者方式不对,恐怕就正中某些人的下怀了。”
孙郎中的话,印证了李元芳的猜测,也指出了关键:时间和方法。郭元振的大军必须尽快赶到,但也不能盲目进攻,以免将摇摆的部落彻底推向阿卜杜勒一边。
在孙郎中的帮助下,受伤的内卫伤势稳定下来。李元芳决定冒险潜入怛罗斯城,亲自摸清阿卜杜勒的底细和具体计划。他告别孙郎中,将伤员托付给他照料,自己则换上当地人的服装,将链子刀藏好,趁着夜色,向那座笼罩在迷雾中的城池潜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