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的密奏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穿过崇山峻岭,直抵神都洛阳。当那封沾染着岭南风尘与凝重气息的奏疏被内侍省呈送至御前时,已是深夜。紫微宫灯火通明,女皇武则天览毕奏章,凤目含威,久久不语。奏疏中所述,冯谦余孽暗网遍布数道,勾结前朝遗毒,更兼有操控异兽、祸乱地方之企图,其心可诛,其患堪忧。
翌日清晨,一道盖有皇帝宝玺与中书门下印信的密令,便由专使快马送出,并非发往桂州,而是直接发往了荆湖、淮南两道观察使司,以及京兆尹、河南尹(两京最高行政长官)衙门。密令内容措辞严厉,授予狄仁杰“便宜行事,协调诸道,查缉逆党”之权,凡涉案人员,无论品阶,可疑即可先行控制,各地官府需竭力配合,不得有误。这道密令,如同尚方宝剑,为狄仁杰接下来的跨区域行动扫清了制度上的障碍。
几乎在同一时间,狄仁杰派出的信使也抵达了各目标人物手中。荆湖道观察使柳怀素,乃狄仁杰故交,素有清正干练之名,接到密信后,立刻召集心腹,不动声色地加强了对境内,尤其是南部山区商路、水道关隘的监控,并秘密调阅了近十年所有与岭南、特别是桂州方向有贸易往来的商号档案。淮南道转运使崔亮,掌管漕运命脉,接到信后虽感事态重大,却也知利害关系,当即密令沿漕各重要码头、船闸,留意任何悬挂桂州旗号或货物清单有异(如夹带古物、特殊矿石)的船只,并暗中排查与冯谦有过交集的漕运官员。神都洛阳令更是心惊肉跳,立刻布置人手,对狄仁杰密信中提及的那几家商行进行全天候监视,并开始梳理其背后错综复杂的关系网。
一张由狄仁杰在桂州编织,经由皇帝授权,覆盖荆湖、淮南、两京的大网,开始悄然收紧。
---
桂州城内,李朗带领的监控小组如同幽灵般潜伏。赵魁自那晚与灰枭会面后,便深居简出,其宅院内外都安排了人手警戒,显然是得到了蛰伏的指令。而那个代号“灰枭”的联络人,则在一次看似寻常的采买中,利用人多眼杂的市集,巧妙地摆脱了可能的跟踪,消失在了纵横交错的小巷深处。李朗并未打草惊蛇,只是将情况如实报予狄仁杰。狄仁杰批示:继续监控赵魁,对灰枭的消失,暂不采取行动,但需留意城内是否出现新的陌生面孔或异常通信渠道。
与此同时,狄春带领的十人小队已化装成采药人,进入了荆湖南部层峦叠嶂的山区。根据古籍中模糊的方位描述和当地山民口中零碎相传的古老地名,他们艰难地寻找着那个可能存在的“蛇瞳谷”。此地山高林密,毒瘴弥漫,更有诸多不为外人所知的土人部落,探寻工作进展缓慢,但狄春牢记狄仁杰“只探查,不接触”的指令,极有耐心地一点点向前推进。
---
而此时的李元芳,正押解着乌莫尼,行进在返回桂州后,按照狄仁杰新指令,转向前往荆湖道治所江陵府的路上。狄仁杰判断,荆湖地区既是可能的巴蛇传说起源地,又是暗网活动的重要区域,将乌莫尼这个重要人犯与部分关键证物转移至更靠近前线的江陵府羁押审讯,同时让李元芳这支精锐力量前往支援柳怀素,是更稳妥和高效的选择。
队伍一行沿着官道疾行。囚车中的乌莫尼愈发萎靡,时而昏睡,时而醒来自言自语些含糊不清的咒文,仿佛精神已濒临崩溃。李元芳骑在马上,警惕的目光不断扫视着道路两旁。虽是官道,但越往北走,地势越发复杂,丘陵起伏,林木渐深。
这一日黄昏,队伍抵达一处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僻路段,远远望见山坡上有一处废弃的驿亭,残垣断壁,在夕阳下显得格外凄凉。李元芳看了看天色,又打量了一下疲惫的部下和囚车,决定在驿亭残存的屋架下暂歇一夜,明早再赶路。
众人简单收拾出一块干净地方,燃起篝火,围坐休息,轮流值守。山风穿过破败的窗棂,发出呜咽般的声响。夜色渐浓,四野寂静,只有篝火燃烧的噼啪声和远处偶尔传来的几声狼嚎。
子夜时分,轮到李元芳亲自值守。他抱着幽兰剑,靠坐在一根还算完整的廊柱下,闭目养神,耳朵却捕捉着周遭的一切细微动静。
忽然,一阵极其轻微的、仿佛夜枭掠过树梢的破空声,传入他敏锐的耳中!
李元芳双眼猛地睁开,精光爆射,几乎是本能地,他身形向侧后方暴退!
“咻!咻!咻!”
三支通体漆黑、只有箭镞闪烁着幽蓝寒光的短弩箭,成品字形,精准地钉入了他刚才背靠的廊柱位置,深入木中半尺!箭尾兀自颤动不已。
“敌袭!警戒!”李元芳厉声大喝,幽兰剑已然出鞘,在清冷的月光下划出一道寒芒。
篝火旁的侍卫们瞬间惊醒,纷纷抄起兵刃,将囚车护在中央,紧张地望向四周的黑暗。
袭击并未停止。更多的弩箭从驿亭四周的黑暗中无声无息地射来,角度刁钻,目标明确,直指护卫和李元芳,显然是想清除障碍,目标直指囚车中的乌莫尼!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