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记载《万化归墟罩》的灰色玉简,项易并未立刻沉浸其中。他先是将心神沉静下来,回忆着青冥道尊的叮嘱,以及五脉会武带来的无形压力。半年时间,看似不短,但对于需要精修一门高阶护身神通并巩固乃至提升修为而言,却是转瞬即逝。
他首先取出一粒固元丹服下,精纯药力化开,滋养着混沌道基与肉身,将状态调整至巅峰。随后,才郑重地将神识投入那枚非金非玉的玉简之中。
“纳万力于己身,化外力为无形,身如混沌,万法不沾……”
玄奥的经文如同涓涓细流,伴随着一幅幅混沌生灭、万物归墟的宏大意境图景,缓缓涌入项易的心神。这《万化归墟罩》并非简单的防御术法,它更像是一种对混沌大道某种特性的运用法门,讲究的是在体表构建一层极其微薄、却无比玄妙的归墟力场。这层力场并非硬性阻挡,而是如同一个微型的、不断旋转湮灭的混沌漩涡,任何触及它的能量或物质攻击,都会被其蕴含的归墟之意牵引、分解、吞噬,最终化为最本源的混沌之气,一部分补充自身消耗,一部分散归天地。
修炼的关键,在于对混沌之力的精微操控,以及对归墟意境的深刻理解。需将自身混沌元力极度压缩、凝练,按照特定轨迹运转,在周身毛孔、肌肤表层构建出无数个微不可查的归墟节点,这些节点彼此勾连,方能形成完整的归墟力场。
其难度,可想而知。不仅对元力掌控要求达到入微之境,更对心神之力是巨大的考验,需时刻维持着那无数“归墟节点”的稳定运转。元力消耗更是海量,一旦支撑不住,力场自行崩溃还是小事,若引得混沌元力反噬,后果不堪设想。
项易屏息凝神,摒弃所有杂念,全部心神都投入到对这门神通的感悟与初步尝试中。他并未好高骛远地试图直接构建完整力场,而是从最基础的——凝练一枚归墟节点开始。
他调动一丝精纯的混沌元力,依照法诀指引,小心翼翼地在右手食指的指尖进行压缩、塑形。那丝元力在他强大的神识约束下,缓缓扭曲、旋转,试图形成一个极其微小、却蕴含吞噬与湮灭气息的灰色漩涡。
“噗……”
一声轻微的、如同气泡破裂的声响。第一次尝试,那初步成型的漩涡节点还未能稳定百分之一息,便因元力流转的一个细微滞涩而骤然崩溃,消散无形。
项易面色不变,早有预料。他细细回味着刚才失败时元力流转的感觉,调整着神识控制的力度与元力输出的节奏,开始了第二次尝试。
“噗……”
“嗤……”
“嗡……”
失败,调整,再失败,再调整……
洞府之内,时间悄然流逝。项易完全沉浸在这种枯燥而艰难的修炼中,额头渐渐渗出细密的汗珠,脸色也因心神大量消耗而微微发白。但他眼神依旧专注而坚定,每一次失败,都让他对混沌元力的特性,对归墟意境的感悟更深一分。
不知失败了几百次,当窗外天色再次暗下,又逐渐亮起时,项易右手食指指尖,终于,一个比芝麻粒还要细小、灰蒙蒙、缓缓逆向旋转的微型漩涡,稳定地维持了超过三息时间!
虽然它依旧微弱,仿佛一阵风就能吹散,但其中散发出的那股若有若无、吞噬光线的归墟意味,却真实不虚!
成功了,第一枚归墟节点。
项易长长舒了一口气,紧绷的心神稍稍放松,一股巨大的疲惫感涌上心头,但更多的却是突破难关的喜悦与振奋。他能感觉到,这枚节点的成功凝练,不仅代表着他初步摸到了《万化归墟罩》的门槛,更让他对自身混沌元力的掌控,踏入了一个新的层次。
他没有停歇,吞服丹药恢复之后,便开始了周而复始的凝练。从一枚节点,到同时维持两枚、三枚……从只能在指尖凝练,到尝试在手背、手臂等其他部位构建……
修炼无岁月。接下来的日子,项易的生活变得极其规律且单调。每日除了必要的调息恢复、服用固元丹巩固修为,以及偶尔研读《基础道解》等杂学玉简换换脑子之外,几乎所有时间都投入到了《万化归墟罩》的修炼,以及《星枢引》功法的运转,积累元力,为冲击灵枢境做着准备。
混沌崖的荒寂,成了他最好的修炼环境。无人打扰,唯有罡风呼啸,与洞府内那口混沌灵池汩汩的流淌声相伴。
一个月后,他已能在右臂之上,同时维持近百个归墟节点超过一炷香的时间。虽然距离覆盖全身、形成完整力场还差得极远,但右臂的防御力已然初显端倪。他尝试用左手指尖凝聚的气刺击右臂,那凌厉的灰色气流在触及皮肤表面那层微不可察的扭曲力场时,竟如同泥牛入海,威力被迅速削弱、分解,仅有不足三成的力量能真正作用到手臂上,且还被经过《百炼星辰体》初步淬炼的肉身轻易承受。
效果斐然!
两个月后,项易已能将归墟节点遍布上半身正面,并能维持盏茶功夫。期间,他体内的混沌元力在如此高强度的锤炼下,也变得愈发精纯凝练,混沌原点旋转愈发沉稳,修为向着凡蜕境圆满的极致不断夯实。他甚至能模糊地感觉到,那层通往灵枢境的无形壁垒,似乎不再那么遥不可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