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如果这灰白色天光还能称之为黎明的话——终于彻底驱散了墨汁般的黑暗。雾潮退去,虽然迷雾依旧,浓度却恢复到了令人“安心”的水平。阳光无法穿透这永恒的帷幕,但“驱雾之锚”的光罩稳定了下来,如同暴风雨后残破却依旧倔强挺立的灯塔,照亮着满目疮痍的基地。
悲伤并未散去,它沉淀在每一个幸存者的眼底,凝结在沉默的劳作中。但生活,或者说生存,必须继续。
陈末在苏晚晴的严格看管下,卧床休养了整整两天。期间他高烧不退,呓语不断,精神力的严重透支带来的反噬远超想象。苏晚晴几乎用尽了库存的镇静剂和营养液,才勉强稳住他的情况。直到第三天,他的体温才逐渐降下,意识真正清醒过来,只是脸色依旧苍白,眼神深处带着难以磨灭的疲惫,仿佛一下子苍老了几岁。
他醒来的第一件事,不是询问基地事务,而是让李璐拿来了那份阵亡名单。他看着上面一个个熟悉或陌生的名字,手指轻轻拂过,久久无言。
“他们的牺牲,不会白费。”他对守在床边的张强、林雨等人说道,声音沙哑却坚定,“我们要活下去,要更好地活下去。这才是对他们最好的告慰。”
他没有沉溺于悲伤,理性的思维很快重新占据主导。他开始听取林雨和王铁柱的详细汇报,了解基地的损失、剩余物资、人员状态。
损失是触目惊心的。防御工事损毁超过六成,武器弹药消耗巨大,尤其是箭矢和弩箭。食物储备因为之前供养俘虏和战斗消耗,也捉襟见肘。最麻烦的是药品,苏晚晴的库存几乎见底。
“我们得像蚂蚁一样,把破碎的家园,一点点重新粘合起来。不是为了回到过去,而是为了走向一个,我们从未敢想象的未来。”
在陈末的授意下,基地开始了有条不紊的恢复工作。
王铁柱带着伤势较轻的队员,开始清理战场,修复最外围的工事。他们将怪物的尸体拖到远处焚烧,将同伴的遗体妥善安葬在光罩内特意划出的一片小小墓园里,立起了简陋的木牌。每一块木牌,都代表着一份沉重的记忆。
刘三刀则带着他的“技术小组”,日夜不停地捣鼓着那几辆缴获的车辆和投石机。车辆的改装初步完成,焊上了更厚的钢板,发动机也进行了适应迷雾环境的改造。投石机则被他改造成了可调节射程和投射角度的“精准火力平台”,虽然依旧简陋,但威胁性大增。
李璐组织起非战斗人员,清点分配所剩无几的物资,开辟新的种植区域,尝试用之前搜集到的种子在光罩内进行培育。苏晚晴则带着医疗组,用有限的草药和替代品,艰难地维持着重伤员的生命。
张强除了协助防御,大部分时间都在熟悉自己进化后的火焰能力,尝试更精细的控制,减少消耗。林雨则重新部署了侦查哨,警惕着迷雾中可能残存的威胁,以及……那个发出“友好”信号的“第七区”。
陈末的身体依旧虚弱,无法进行高强度的活动,更无法动用【绝对推演】和尝试那新获得的“信念锚定”能力。但他并没有闲着。他让李璐将图书馆带回的那些书籍资料,尤其是科技期刊、管网图和那几本看似玄奥的《泛亚空间物理假说》等书,搬到了他的床边。
他靠在床头,一页一页地翻阅着。理性的思维在字里行间穿梭,试图从这些被尘封的知识中,找到应对未来危机的线索。顾明远的笔记、上古遗物“驱雾之锚”、“昆仑”信号、规则诡异“哀悼者”……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在他脑中不断碰撞、组合。
【今日情报】在他清醒后也恢复了正常,但内容似乎也透着一股疲惫和警告的意味:
【机缘:基地东南角被炸塌区域下方,因地质结构改变,可能暴露出一处小型上古文明能量节点残余,蕴含温和纯净能量,可加速伤员恢复与植物生长。】
【危机:“第七区”联络小组已出发,成员包括一名“心灵感应”能力者,需谨慎对待。】
【隐秘:维持低强度信号共鸣,有助于“驱雾之锚”能量恢复与光罩稳定性提升。】
【人物:刘三刀对“蚀骨虫”腐蚀黏液的研究,可能导向新型防御涂层或武器。】
情报一如既往地提供了关键信息。陈末立刻下令,让王铁柱带人小心挖掘东南角区域,果然在地下约三米处,发现了一片散发着微弱乳白色光芒的、温润如玉的奇异石层。触碰之下,能感觉到一股温和的能量流入体内,精神为之一振。苏晚晴尝试将重伤员安置在附近,伤口愈合速度和体力恢复果然有明显提升!李璐也惊喜地发现,种植在附近的作物生长速度加快了近一倍!
这无疑是雪中送炭!这个小型能量节点的发现,极大缓解了基地的治疗压力和食物危机,也带来了久违的振奋。
陈末也尝试按照情报提示,维持着最低限度的信号共鸣。这对他负担不大,却能感觉到“驱雾之锚”的能量在缓慢而稳定地恢复,光罩似乎也变得更加凝实了一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