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温盒还在林晚的包里震动,频率比刚才更急。她站在联合国会议厅门口,手指轻轻按住侧袋,像是在确认某种信号是否仍在持续。苏然从后面走上来,手里拿着平板,屏幕显示着一条刚截获的加密频段记录。
“他们还在发‘摩观’。”他说,“不是一次两次,是循环广播。”
林晚点头。她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对方已经掌握了部分系统逻辑,甚至可能正在尝试唤醒下一个信标。而她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抢在失控前建立规则。
门推开时,陈明正站在讲台前调试投影。各国代表陆续入座,低声交谈。德国马普所的学者翻着资料,眉头紧皱;日本京都大学的教授则盯着那份“Project Echo”的碎片扫描图,眼神警惕。
会议开始后,陈明没有绕弯子。他直接播放了一段视频:废弃工厂内,黑衣人手持金属箱冲向车间,镜头晃动,但清晰拍到了控制器上的CHN-MOGUAN代码。
“这是盗宝团行动的原始影像。”陈明说,“他们不仅偷了设备,还复制了我们的研究路径。就在昨天,一份包含23个遗迹坐标的文件被上传至境外卫星中继站。”
会场安静下来。
“这意味着什么?”法国代表问。
“意味着单个国家或团队再也无法独占这项技术。”林晚起身走到中央,“一旦有人用错误的方式激活遗迹,后果不是丢失文物,而是引发元素失衡。”
她顿了顿。
“我们在警局看到了证据链的完整。但他们真正拿走的,是我们家庭内部使用的命名规则。这说明,他们的监听早就开始了。”
苏然接话:“我们怀疑,某些私人安保公司或地下科研组织已经反向解析了部分数据。如果继续封闭研究,只会让更多人铤而走险。”
这时,一位美国代表开口:“但我们投入的资金和人力怎么办?成果不该由出资方优先使用吗?”
林晚看着他:“那你打算怎么防止下一个‘盗宝团’出现?把所有数据锁进保险柜?可他们连你家孩子的玩具设计图都能抄走。”
有人笑了。林晚没笑。
“技术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垄断。”她说,“当一群人决定不让别人知道真相时,漏洞就出现了。我们需要的不是保密协议,而是一个所有人都能参与的系统。”
陈明顺势拿出秘鲁政府签署的联合声明文本:“我们提议成立跨学科研究联盟,名称暂定‘提瓦特文明回响计划’。所有成员机构共享数据权限,重大决策需三分之二以上投票通过。”
日本代表举手:“那安全呢?万一有人滥用元素力?”
苏然打开平板:“我建议设立双轨审核制。任何涉及元素应用的研究,必须同时获得科学委员会和技术监管组批准。前者评估学术价值,后者由林晚主导,拥有最终否决权。”
“为什么是她?”俄罗斯代表问。
林晚没解释。她只是抬起手,指尖凝聚寒气,在空中缓缓划出一行字:
**成果公开 数据共管 应用惠民**
冰晶凝结成一张透明协议,悬浮在会议室中央。每一个字都剔透如镜,映着顶灯的光。
“签在这里。”她说,“笔尖触碰冰面的瞬间,系统会记录下你们的选择。”
全场静默。
德国学者第一个起身。他走到协议前,从西装内袋取出钢笔。笔尖碰到冰面那一刻,文字泛起微光,随即化作星芒沉入地板,仿佛大地本身接受了契约。
接着是法国代表、日本教授、加拿大研究员……
一个接一个,二十多位专家依次上前签字。每一道签名落下,林晚都能感觉到保温盒的震动减轻一分。派蒙玩偶右眼的紫光也渐渐褪去,恢复成平常的金色。
最后一个人签完,林晚收回手。冰协议无声消散,空气中只留下淡淡的霜痕。
【获得“文明共享者”称号】
【解锁隐藏剧情:文明共鸣序列】
系统提示在脑海中浮现。她没说话,只是轻轻呼出一口气。
陈明激动地握住德国学者的手,两人已经开始讨论备忘录起草细节。苏然站在她侧后方,手机正在同步上传会议纪要。他的表情轻松了些,但眼神依旧紧绷——他知道,真正的博弈才刚开始。
林晚接过工作人员递来的资料夹,准备进入下一环节的分组讨论。她的位置被安排在圆桌主位,正对着大屏地图。上面标注着23个红点,其中三个已被圈出,标记为“已激活”。
苏然低声问:“接下来怎么安排?”
“先成立三个小组。”她说,“一组负责坐标验证,二组做元素稳定性模拟,三组……”
她话没说完,保温盒突然剧烈震动。
林晚翻开包看了一眼。派蒙玩偶右眼再次闪出紫光,比之前更深,几乎接近黑色。系统界面弹出新提示:
【检测到高频共振信号】
【来源方向:敦煌鸣沙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