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与饥饿、伤病、绝望和内部瓦解进行的无声战争。每一天,都有人因伤重或疾病而死去,他们的遗体被庄严地送入冰冷的太空。文明的延续,每一步都踏在荆棘之上。
经过提心吊胆的漫长航行,舰队终于抵达了预定的汇合点——一个远离主要航道的、相对平静的星云边缘区域。在那里,他们看到了令人振奋的景象:由艾隆指挥官率领的“星海共同体志愿远征舰队”正在等候他们!
这支舰队规模不小,包括两艘共同体制式的“守护者”级巡洋舰、数艘“哨兵”级驱逐舰以及若干支援舰船。它们的到来,不仅带来了急需的医疗物资、食物合成原料和关键的舰船维修部件,更带来了精神上的巨大支持——他们并非完全孤独!
艾隆指挥官登上了“龙魂-II”号(在临时搭建的对接舱内),与王浩进行了紧急会晤。艾隆的脸上带着歉意和凝重:“王浩总司令,很抱歉,我们的支援来得太晚了。共同体内部的争论延误了最佳时机。”
王浩摆摆手,疲惫但真诚地说:“艾隆指挥官,你们能来,就是雪中送炭。这份情谊,我们铭记于心。现在的情况,想必你也清楚了。”
艾隆带来了外界的最新消息:收割者在摧毁“庇护所”后,并未停止脚步,其兵锋已经开始向“星海共同体”的边境区域渗透,引发了共同体的全面恐慌和激烈辩论。艾隆的“擅自”行动,在共同体内引起了巨大争议,但同时也迫使理事会开始认真考虑全面战争准备。
“共同体内部现在分裂严重,”艾隆坦言,“但有一点是共识:收割者是所有秩序文明的共同威胁。我这次带来的不仅是物资,还有一个提议。”
艾隆的提议是:邀请“火种”舰队前往一个被称为“遗忘星域”的、未被任何主要势力标注的偏远星区。那里环境复杂,资源相对丰富,且远离当前冲突前线,适合作为临时休整和发展的基地。更重要的是,艾隆背后的派系愿意提供有限度的、非官方的技术和情报支持,帮助“火种”舰队恢复元气。
这个提议,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机遇,但也可能是一个将“火种”舰队与共同体内部政治更深捆绑的陷阱。
王浩召集核心成员,对艾隆的提议进行了紧急商讨。
支持者认为,这是目前最好的选择。“遗忘星域”能提供宝贵的喘息之机,共同体的支持至关重要,哪怕是非官方的。反对者则担忧,这会使得“火种”舰队过度依赖共同体,丧失独立性,甚至可能被卷入共同体内部的政治旋涡。
王浩权衡再三。当前舰队的状态,已无力再进行长途跋涉或应对大规模冲突,一个稳定的基地是生存下去的刚需。与共同体务实派的合作,是抗衡收割者的必然选择,关键在于保持自主性。
他最终决定:接受艾隆的提议,前往“遗忘星域”,但必须坚持原则:
保持独立:“火种”舰队保持独立的指挥体系和决策权。
互利合作:与共同体派系的合作基于平等互利,技术交换而非单方面依赖。
秘密发展:基地位置高度保密,避免过早暴露。
艾隆同意了这些条件。双方达成了初步的战略合作协议。
于是,在“志愿舰队”的引导和掩护下,庞大的“火种”舰队再次启程,驶向了那个充满未知的“遗忘星域”。这一次,他们的目标不再是简单的逃亡,而是寻找一个可以重新扎根、积蓄力量的反攻基地。
航行途中,苏婉博士的团队在对“守望者”遗迹数据和新获得的共同体科技资料进行交叉研究时,有了一个意外的发现。他们通过比对,在“遗忘星域”的星图边缘,发现了一个极其微弱的、与“守望者”信号特征有某种隐晦关联的能量标记。这个标记指向星域深处一个连共同体星图都未详细记录的区域。
“这会不会是另一个‘守望者’遗迹?或者与其他失落文明有关的线索?”苏婉博士向王浩汇报时,声音中带着一丝激动。
这个发现,如同在漫漫长夜中看到的一丝微光。它可能意味着新的机遇,也可能隐藏着未知的危险。
王浩看着星图上那个模糊的标记,目光深邃。他知道,抵达“遗忘星域”只是开始。重建家园、发展力量、联系盟友、探寻未知还有无数艰难险阻在等待着他们。收割者的威胁依然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未来的道路依然布满荆棘。
但这一次,他们不再是孤军奋战。他们有了一个暂时的目标,有了潜在的盟友,还有了文明火种不灭的信念。
“设定新航向,”王浩下令,“目标,‘遗忘星域’。让我们在那里,重新点燃文明的火焰!”
在艾隆指挥官率领的“志愿舰队”引导下,历经漫长而谨慎的航行,残破的“火种”舰队终于抵达了目的地——“遗忘星域”。这片星域位于银河系的边缘旋臂,远离主要航道,星图资料匮乏,充满了未知与危险,但也因此成为了理想的藏身之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