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点的山风裹着松针的寒气,刮在脸上像细小的刀片。晏骁趴在北坡的灌木丛里,伪装网与周围的枯枝败叶融为一体,只有透过网眼的瞳孔在缓慢转动,追踪着两公里外山脊线上移动的目标——那是个穿着蓝军作训服的模拟靶,正以每分钟80米的速度沿山脊巡逻,腰间的红色信号旗在晨光里晃出细碎的光斑。
【“山地狙击综合训练”启动,难度:特级。需在96小时内完成“动态目标狙击”“伪装潜伏”“环境干扰适应”“多目标快速切换”“极限距离命中”五项科目,累计命中目标15个,且暴露次数不超过3次。基础奖励:“狙击环境适应”属性永久+3,“弹道计算精度”熟练度+50%。超额奖励:若全部目标首枪命中且零暴露,解锁“弹道预判·高阶”技能(可预判移动目标3秒后位置,精度误差≤0.5米)。】
系统的提示音比山风还轻,在脑海里勾勒出实时弹道模型:风速3.2米/秒,风向东南;海拔1200米,气压88.6kPa;目标移动速度1.3米/秒,步频1.2步/秒。这些数据像水流般在视野边缘滚动,最终凝结成十字准星旁的微调参数——向右修正1.2密位,向上修正0.8密位。
晏骁的手指搭在狙击步枪的扳机上,指腹的老茧与扳机护圈摩擦出熟悉的涩感。这是一把经过改装的88式狙击步枪,枪管上缠着与伪装网同色的布条,消音器被磨去了反光涂层,枪身的每一处细节都透着“隐蔽”二字。他深吸一口气,将呼吸调整至“狙击呼吸法”的节奏:吸气4秒,屏息6秒,呼气5秒,胸腔的起伏幅度控制在1厘米以内,确保枪身稳定如磐石。
目标走到山脊线的拐点处,短暂停步观察四周。就是现在!晏骁的食指轻轻扣动扳机,枪身传来微弱的后坐力,子弹破开晨雾的瞬间,系统的弹道模拟线与目标轨迹完美重合。两公里外的模拟靶胸前爆出一团绿烟——代表“命中”的信号。
【“动态目标狙击”完成,首枪命中。“风速修正”熟练度+3%,当前92%。】
他没有立刻转移,而是保持射击姿势,瞳孔继续锁定目标区域。这是老班长教的:“狙击手最忌得意忘形,一枪命中后,敌人的支援可能在30秒内赶到。”果然,一分钟后,两个携带模拟机枪的蓝军士兵出现在山脊线,对着刚才的靶位进行火力覆盖,子弹打在岩石上溅起簇簇火星。
晏骁缓缓转动身体,像块被风吹动的石头,悄无声息地缩回灌木丛深处。伪装网边缘的细枝擦过脸颊,带出轻微的痒意,他却连眼皮都没眨——【“潜伏耐受”熟练度已达98%】,能忽略二级以下的感官刺激,这是用无数个小时趴在蚊虫密集的草丛里练出来的本事。
上午十点,云层开始加厚,山风转急。晏骁转移至南坡的断崖处,这里有块向外突出的岩石,刚好形成天然的狙击阵地,又能借助断崖的阴影隐藏身形。他用望远镜观察着下方的河谷,那里是蓝军的必经之路,系统的“目标出现概率预测”显示,未来一小时内有75%的概率出现运输小队。
等待的时间漫长而枯燥。山风穿过断崖的缝隙,发出呜呜的声响,像有人在耳边低语。晏骁的目光落在枪管上凝结的水珠上,那是山雾留下的痕迹,他每隔十分钟就会用鹿皮轻轻擦拭一次——水汽会改变子弹的飞行轨迹,哪怕0.1毫米的误差,在1500米外也会偏差半米。
【“环境干扰适应”触发:湿度78%,能见度1200米,建议子弹初速修正+15米/秒。】
中午十二点,河谷里终于传来脚步声。五个蓝军士兵推着一辆模拟弹药车,沿着河床缓慢前进,领头的士兵背着电台,时不时停下来用望远镜观察四周。晏骁的手指在枪身刻度上微调,将瞄准镜的倍率从10倍调至15倍,目标的轮廓瞬间清晰起来——领头士兵的帽檐下露出半张脸,嘴角叼着根没点燃的烟,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电台外壳。
“第一个目标:电台兵,1450米。”晏骁在心里默念,系统的十字准星稳稳套住目标的胸口。此时山风突然转向,风速从3米/秒骤升至5米/秒,弹道模型瞬间变红:【风速突变,修正参数失效,建议暂缓射击】。
他没有犹豫,手指松开扳机,静待风势稳定。三十秒后,山风恢复常态,他再次锁定目标,这一次,准星旁的参数稳定在绿色区间。“砰!”模拟弹命中的绿烟在河谷里升起时,蓝军小队瞬间溃散,纷纷寻找掩护,却没人能确定子弹来自哪个方向。
【“多目标快速切换”启动,剩余4个目标,建议射击顺序:机枪手→弹药手→掩护兵→驾驶员。】
晏骁没有按照系统的建议,而是先锁定了位于队伍末尾的驾驶员——那人正试图启动弹药车撤退,一旦让他把车开入前方的隧道,就会失去射击窗口。他迅速调整呼吸,将瞄准镜转向1500米外的驾驶员,手指在扳机上施加压力,在对方抓住车门把手的瞬间扣动扳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