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皇帝还是在点和线上交战。
然而四人,已经是在“面”上交战。
这就是无线电的作用。
通过无线电中,可以召集一个大面上的皲队,让他们四面出击,同一协调步伐。
这就相当于一盘棋局,皇帝受到通讯缓慢的制约,只能走一步,他们却能同时走三步,四步。
皇帝下一个命令,到京城进行应对,需要半个月。
而四人这里只需要短短几分钟。
而皇帝如果将兵力分散出去应对,就会产生一个大问题。
他分散出去容易,就必须高度信任手下的将领。
因为分散出去的将领,要十多天才能将消息传递到他这里。
他很容易就陷入信息迷雾。
而且分散出去容易,一旦想要收回来,就难了。
而他这里,兵力就少了,很容易成为致命弱点。
因此,他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如果他的皲队四处分散,光是通讯就要花费十几天时间,那样的话根本就没法协调作战。
所以说皇帝的士兵,只能集中在一个点上,沿着一条线进攻。
同时派兵维持住自己的补给线。
面对这种局面,皇帝只好下令在补给线上设立一个个粮台、堡垒,用来防御敌人的攻击。
同时派出皲队进行押运,尽量减少长途跋涉。
这样的话,就能大大减少对方攻击得手的成功率。
只是这一套实行下来,太慢了。
而文生四人,继续在一个面上,通过无线电,让各处青云会的人,骚扰对方的粮道。
中年皇帝看着越来越严重的补给线,他倒是没有犯傻。
直接派出了足足5000骑兵专门押运粮草。
然而这5000骑兵本身耗费就很大。
而且,他们很快就遇到真正的对手。
一部分精锐出现了。
他们开始在半夜里对这些骑兵进行骚扰攻击。
半夜之中,是不能随便跑马的。
因为半夜里,马是看不见地上是不是有坑。
而骚扰者靠着无线电,能够极大的扩大侦察圈。
他们派出少量的人隐藏在补给线附近。
只要发现骑兵,就通知后面的大队伍。
大队的人非常阴险,他们在地上挖出大量,不到30厘米深的坑。
接着在半夜里,靠着无线电通讯,前方侦查到骑兵休息的时候,就给他们发信息,他们就跑去偷袭骑兵队伍。
骑兵一来追,他们就跑。
两条腿自然是跑不过四条腿。
但是这些骑兵只要追上来,马蹄就被折断。
马蹄一断,这一匹马就废了,连带着骑兵也被摔出去。
可以说根本就没有办法,将它们治疗好。
这一招非常狠毒。
如果是大白天的话,他们可以远远看见陷阱,然后停马。
如果黑天的话就做不到了。
而这种战术,必须建立在无线电通讯上。
必须有少量人侦察到骑兵的动向,不然的话,就会被骑兵给包围住。
一旦被骑兵缠住,那就是全军覆没的下场。
但现在有完整的情报,所以骑兵只能疲于奔命。
这些骑兵们半夜没有办法出击,只能缩成一团。
等到白天,再去搜寻和对付这些袭击者们。
于是袭击者们就再次掌握了主动。
他们白天散开隐藏,半夜里集中起来,再去偷袭攻击对方的补给线。
骑兵只能沿着补给线进行巡逻。
补给线是没有办法随意变动的。
原因很简单,运输粮草需要大车,而大车能走的大路是有限的几条。
车子不可能像人一样,随意翻山越岭,随便从野地里乱走。
很多野地都是坑洼泥地,根本走不动的。
必须沿着土路前进。
而且车轮子根本过不去。
而且还不能靠人搬运粮草,因为根本运不出去多远。
古代最好的补给方式,就是通过水运。
在水上的话,比较容易防守。
因为水面开阔,水贼想要偷袭很难做到。
靠着船只,就可以很好的防御。
因此开凿运河,向来都是一个重要的工程。
就这样,骑兵疲于奔命,却抓不住对手。
偶尔抓住一两次,也是无济于事。
因为那些人又改变了策略,他们派出少数骑马盯住骑兵所在。
他们躲开骑兵,去攻击其他补给点。
就这样,中年皇帝在半个月之后就遇到粮草困难。
虽然这一阶段,他一边围城,一边派出皲队,四处进攻扫荡,可以说是所向披靡。
一个又一个青云会组织的义军,过来援救城池,结果都被他打败。
但是他补给线越拉越长,后方运送来的粮草越来越少了。
而且他带着一万多骑兵,这骑兵一匹马吃的就顶上5个人,甚至10个人。
不光吃的多,还要吃的好。
马匹不吃好,可不像人一样能够忍耐。
战马直接就不跑了,抽死都不跑。
战马想要作战,必要吃豆子,吃鸡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