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上此时还很空旷,但已经有不少百姓在屋内悄悄的观望着。
有一些胆大者,甚至试探的开了窗户,见匆忙的官兵都视若无睹后,逐渐有百姓从家中走出,但也只敢在门口周围忙活和逗留。
李远牧不知道当泉城百姓知道朝廷灭了佛门三宗后是什么反应,他也不在乎。
时间是最好的东西,就算泉城的百姓再迷信佛门,生活还是要过,日子一久,还是会回到正轨上来。
正如那句话所说,这世界,离了谁,都照样转,天下如此,百姓亦如此。
算了算时间后,两人回到入驻的客栈内,房间中,程飞已经等候许久。
“把东厂林开带来。”李远牧朝他开口,这泉城守备林开,从昨日在隔壁房屋中一直被他关押到现在。
程飞轻声应是,默默的走到隔壁屋中,把林开带了过来。
“给他松绑吧。”李远牧看着林开,沉声开口:“林守备,城内佛门三宗,本宫已灭。”
太子第一句话,就将林开震惊的不轻,不敢置信的张大嘴巴望着太子。
“不用惊讶,区区江湖门派,在大秦军队面前,只是土鸡瓦狗。”李远牧笑了笑说着。
“泉城之事能顺利进行,林守备,你也功不可没,赏赐的事待本宫回京后会下令。”
“现在,你以前担心的问题,本宫从源头已经扫灭掉,以后的泉城东厂分舵,包括其他重任交到你身上,你可有信心?”
林开眼神明灭不定,昨天他还一心求死,此时心中又燃起了希冀,且一发不可收拾。
他重重跪下,呜咽道:“殿下,臣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哈哈,这才是本宫的好爱卿,这也是泉城百姓希望看到的。”李远牧笑着说道,让林开平身。
接下来,他和林开商谈了半个多时辰,以后林开就是他在泉城的眼睛,任何泉城的事宜,都会定期向他禀报。
待林开走后不久,宋强也终于赶了回来,六万余搬来的士兵此时全部出城,开拨回各自的县城。
关于这六万军队奖赏和张元张彪两兄弟,是李远牧回京城后第一个要处理的事情。
........
夜幕笼罩下,两辆厚重马车悄然出了泉城,往归程第三个目的地驶去。
一路上,李远牧归心似箭,离开泉城后,除了必要的休息,时刻都在赶路中。
泉城距离京城足足一千两百多里,但两天后,他们的马车就出现在了京城周边的重城之一:淮阴。
在大秦,粮食和盐,是百姓国民最基本的生活基础,也是一国的命脉所在。
而淮阴城,为大秦盐粮之城。
通过贯通南北的京杭大运河以及各种交汇的河流,从淮阴运出的粮盐遍及大秦各地。
因此,千年来,淮阴城的繁华闻名天下,历代先皇微巡出访皆驻过此地。
因为淮阴城段大运河对淮阴城无比重要,除了京城,淮阴城还是少数拥有水师队伍的重城之一,这也导致淮阴城水利和漕运文化发达无比,有着“运河之都”的称谓。
是夜,淮阴城繁华地段最大的酒楼内,李远牧在二楼的豪华厅房里,正翘脚听着淮阴城特有的淮剧。
李远牧脸上带着笑容,他喜欢淮阴城的气息。
淮阴城虽然是大秦闻名的盐粮之城,但忙碌喧嚣的地方主要是码头一带,因此,城内在繁华中还多了一种自在的气氛。
“好!唱腔真好听,堪比京剧!”李远牧轻轻鼓掌。
厅房里伺候的小厮顿时附和:“贵客,我们淮剧虽然比不上京剧受众广,但也是非常出名的。”
“淮阴城果然是个好地方。”李远牧叹了口气,“只可惜,并不能留多几天。”
让宋强给了点赏银后,他挥退了唱曲的戏骨和小厮。
“明日,我们便乘船南下,直奔京城,出行到现在二十多天,也不知京城和宫里怎样了。”李远牧喃喃自语。
“殿下不必担心,臣并未收到任何急信,说明京城一切安好。”汪雨花在一旁微笑着开口。
李远牧轻轻点了点头,也正是这个原因,让他更加的归心似箭。
他总觉得离开这么久,京城和宫里平静过了头,太过反常,但愿不要再出什么幺蛾子就好。
........
次日,京杭大运河,淮阴城码头。
一条条漕船停在码头边上,工人们和伙计正热火朝天的干活,呈出一片繁忙景象。
各种各样的货物让李远牧一行四人眼花缭乱,除了主打的盐粮之外,还有水果、棉花,瓷器、丝绸、布匹、杂货等。
这等景象,四人都是第一次见到,不由都有些惊叹,看来这京杭大运河起到的作用超乎想象。
这些南来北往的船只不但满足了京城对各类商品的需求,还刺激了运河周边的兴起与繁荣,大大促进各城的贸易和交流。
这条大运河,千年来时刻在默默的为大秦做着贡献。
李远牧在码头稍微逛了一圈,随即转向另一处方向走去,在那里,大大小小的楼船停着,正在等着客人上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