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方的第十六师首先撕开湘军防线。随即后续部队依次跟上,向阵地两侧攻去。湘军终于坚持不住,向山腰第二道防线溃逃。
夏军尾随溃兵追击。戴国泰见势不对,直接命令第二道防线的士兵向溃兵开火,阻止溃兵冲击防线,拦阻夏军的攻击。夏军见难以继续攻击,便把部队撤到第一道防线的战壕里。
戴国泰清点损失,就这么一下,夏军打的加上自己射杀的,竟然损失了2千人。更为麻烦的是,夏军三面合围,一面是长江,整个湘军被困死在马当山上。
由于第一道防线是修在山麓上,进入了火炮的死角范围,火炮也失去作用。枪不够对方快,又没有援军,这仗可就难打了。
而江中小孤山的战斗也进入白热化阶段,夏军长江水师在4公里处和炮台展开炮战。福州舰是移动平台,瞄准全靠估算,加上全是新手,就算火炮再好也没卵用。能打中的基本都是瞎猫碰到死老鼠,全凭运气。
湘军也没好到哪里去。瞄准也异常困难,对方处于移动当中,需要随时挪动炮位,调整炮口高低。再加上红衣大炮是前装滑膛炮,射击误差大,而且射速极慢,全部的实心弹。所以,就算马当山、小孤山两座炮台50门红衣大炮和福州舰10门火炮对阵,依然处于下风。
经过3小时的炮战,小孤岛炮台20门红衣大炮被福州舰前后击毁了10门,随即崩溃。福州舰仅有一门副炮被击伤,暂时无法使用。
随后,福州舰撤回东流休整和补充燃料和弹药。
次日再战,找到方法的第五军,进攻时一个卒的兵力进行火力压制,另一个卒进攻。夏军快速连续的火力输出令湘军在战壕里抬不起头,进攻的夏军官兵则迅速匍匐前进,接近战壕后使用手榴弹进行攻击,整个湘军防线顿时摇摇欲坠。
昨天已经被打得没多少士气的湘军,在巨大的伤亡下再次濒临崩溃,部分士卒开始逃跑。戴国泰立即调卫队充当执法队进行弹压,才勉强稳住局面。
不过,在第五军强大的攻击下,湘军不久再度崩溃。在第十六师攻击的西南方向,湘军大量的逃兵把执法队冲垮,没命地向山上跑。防线失守,终于引发湘军全线崩溃。
林小虎见状,立即命令部队全线冲锋。来不及后撤的湘军纷纷放弃抵抗,弃械投降。
戴国泰趁夏军将士冲锋抓俘虏时,率领2千精锐亲卫,朝兵力薄弱的东南方猛冲。撕开第五师右营的阵线,向山下突围,和后续跟上的第五师左营迎头撞上。
夏军强大的火力致使湘军无法突破左营的阻拦,戴国泰也在混战中中弹身亡。突围无望的湘军无奈,最后全军投降,第五军攻占马当山。
攻占马当山炮台后,长江水师迅速调集船只清理河道。由于时间紧迫,绝大部分戳沉江底的船只船体仍然完整牢固,可以通过使用钢丝绳吊起拖走,让清理工作进展迅速,仅用10天时间,就清通航道。
第五军则返回香口登船,相继攻占了彭泽、湖口。
曾国藩见状,知道大事不妙,正面硬扛夏军水师毫无胜算。于是,带领彭玉麟的湘军水师主力撤往武昌。
陆顺德接到的命令是肃清武昌府以下长江流域的湘军水师。获悉湘军水师撤退的消息,立即率领长江水师追击。
吴天佑此次进攻的战略目的就是跳过长江两岸的城市,直接攻占汉阳、江夏(今武昌),然后通过水路来保持武昌守军的物资补给。此举,将对清朝的江南统治形成严重打击,从根本上动摇江南清军的战斗意志,为夏军攻取江南做准备。
长江水师仅仅有旗舰福州舰是蒸汽战船,其余全是快蟹船,所以陆顺德便用福州舰拖曳小战船不停追击。只是,夏军的快蟹船炮艇和湘军不同,火炮是布置在船中间的一个平台上,可以前后左右射击。
9月10日上午10点,在黄冈、武昌附近长江水师终于追上湘军,双方展开大战。
这里要给大家普及一下清朝的地理知识,免得看迷糊了。湖北武昌府的治所在汉阳对面的江夏县,就是现在的武汉市武昌区。而武昌府下面还有个武昌县,在黄冈的河对面,就是现在的鄂城。
由于江夏是武昌府的治所,也经常被称呼为武昌或是武昌府。所以,大多数情况下,人们说武昌其实指的是江夏县,而不是武昌县。这很容易把人弄晕。
言归正传。
长江水师和湘军水师在黄冈附近江面大战。湘军水师主力全部在此,有近120艘炮船。而长江水师,算福州舰在内,仅仅有18艘,占湘军的十分之一强。陆顺德看到敌船黑压压的一大片,也是头皮发麻,太多了。
陆顺德只能在4公里处停下船,炮击湘军。连续不断的实战,让长江水师的炮击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命中率比以前提升不少。虽然还是属于渣渣的范畴,但湘军密集的布阵让也帮了夏军的大忙,不断有炮船被击毁或是被巨浪掀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