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好了,有人当着他的面,说什么牛粪。
你小子几个意思,你是借着嘲讽岳秀,故意讽刺我们卫国公府吧。
我家老祖宗的确是放牛娃,我们卫国公府也的确是放牛娃的后代,可是这轮得到你们说吗?
燕大侠扬起钵大的拳头,把聂家兄弟打得鼻青脸肿,满地找牙,然后他又一手一个,拎着两人走出国子监。
赵廷暄追出去时,见路边有棵大树,而聂家兄弟被挂在树上,而树下已经围了一群人,冲着那两人指指点点。
燕大侠赏罚分明,没有牵连赵廷暄,他教训的只有出言不逊的聂家兄弟。
更何况,卫国公府和梁王府沾亲,已故卫国公老夫人和赵廷暄的祖母、老梁王妃是表姐妹。
这个面子,燕大侠还是要给的,所以他只处置了聂家兄弟。
赵廷暄又羞又恼,把这兄弟二人从树下放下来。
今天的课,他是没脸再上了,只能带着二人灰溜溜回到王府。
当然,在路上,他重重地训斥了二人。
赵廷暄性情淳良,就是训人也是温声细语,可今天他却加重了语气,卫国公府,就连父王也要给几分面子的,这两人何德何能,敢当着燕大侠的面嘲讽人家。
聂家兄弟万万没想到,一向对他们和言悦色的赵廷暄居然端起了架子,把他们像对下人一样训斥。
两人越想越气,赵廷暄让他们在屋里反思,他们转身就去见聂二老爷。
聂二老爷来京城,真的就是来给赵廷暄当长辈的。
这里是王府,赵廷晗远在梁地,京城的王府如今便是赵廷暄一人独大。
可是聂二老爷认为,赵廷暄只是一个十六岁的小孩子,他懂什么?
王府里上到长史,下到内侍丫鬟,全都狗眼看人低,压根没把赵廷暄放在眼里。
这些人真的以为那个病秧子赵廷晗能坐稳王位?
呸!
赵廷晗虽然是梁王了,可是谁不知道他是将死之人?
以后这个王位,要么是赵廷暄的,要么是赵廷暄儿子的。
这京城的梁王府,不过就是梁王府的一个小别院而已,这些人现在还看不清形势,就是脑残!
聂二老爷在府里火速挖掘到一个不脑残的,那就是梁王府的太监总管崔公公。
话说这位崔公公也是个眼皮子浅的,聂二老爷只给他塞了一个不值钱的小玉件,崔公公便对他掏心掏肺了。
且,崔公公对京城很熟,聂二老爷说出自己的喜好之后,不过两日,崔公公便给聂二老爷找了两个清客陪他谈诗论画,而其中一名清客又带着他结识了号称京师第三风尘才女的柳如烟。
(网文不能没有柳如烟,就像西方不能没有耶路撒冷)
所以,现在的聂二老爷,住在飞檐斗拱雕梁画柱的王府里,有人给钱花,有人侍候,有人陪玩,还有柳如烟那样的红颜知己。
现在京城的人都知道,他是先梁王的小舅子,现梁王的舅舅,八竿子打不着的皇亲国戚。
回到府里,闲来无事还能在赵廷暄面前端端长辈架子。
聂二老爷的小日子,美滋滋。
今天聂二老爷原本想参加一个诗会,据说诗会邀请了号称京师第二风尘才女的吕品品。
为了吕品品,聂二老爷也要去。
想到那号称八张嘴的人间尤物吕品品,聂二老爷便心痒难耐,老鹿乱撞。
可不知为何,等了大半日,也没人给他送请帖。
聂二老爷的那颗炽热老心,渐渐变凉。
这些人,就是看不起他!
正在这时,聂家兄弟跑过来,添油加醋哭诉那岳秀如何看不起人,那燕侠如何霸凌,赵廷暄又是如何胳膊肘往外拐偏帮外人。
聂二老爷一听,好啊,他们聂家在京城这是被人针对了。
这已经不是一张请帖的事了,这是处处针对,处处被人轻视。
聂二老爷亲自去找赵廷暄,赵廷暄训斥完聂氏兄弟,便去了库房。
京城梁王府的库房远不及梁地的,且,赵廷晗离京时带走了大部分,不过赵廷暄此番进京,聂氏给他带了不少好东西。
赵廷暄挑选了几件礼物,鸡血石的玉料送给北燕王世子,澄泥砚送给岳秀,一匣好墨送给另一位伴读倪静。
只是送给燕大侠的礼物不好找,赵廷暄在库房里翻了好一会儿,才找到一柄玉刀。
他捧着几样东西,刚回到书房,便看到聂二老爷一脸愠色坐在那里。
聂二老爷的目光落在他手里的锦盒上:“你怎么又把精力放在这些东西上面,玩物丧志。”
赵廷暄连忙解释:“舅父误会了,这是甥儿给几位同窗准备的赔礼。”
“赔礼?拿过来给我看看。”聂二老爷说道。
赵廷暄不疑有他,放几个锦盒恭恭敬敬捧到聂二老爷面前:“舅父帮我把把关,看看这些做为赔礼是否合适。”
聂二老爷把锦盒一一打开。
成色上佳的鸡血石,喜欢!
货真价实的澄泥砚,喜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