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君雅思索再三,也觉得王威的话有几分道理,最终下定决心说:“王兄,那我们就先按你说的办,仔细留意李渊的一举一动,寻找机会。”
两人最终密谋决定找机会诛杀李渊。
未曾料到,时机竟很快就来临了。当时正遇干旱,李渊提前多日就开始斋戒,决定近期前往晋阳的晋祠去求雨。王威得到这个消息后,不禁心喜,暗自思忖:“真是天助我也,这简直就是李渊自己把命送上门来的啊!”
可王威马上又犯起愁来,他深知李渊手握兵权,身边的将领又皆是李渊的心腹之人,而自己并无调遣兵力的权力。于是,他赶忙去找高君雅,密谋怎样设计除掉李渊。两人反复商讨,最后竟然想出了一个极为愚蠢的主意,也正因如此,他们最终丢掉了性命。
王威和高君雅竟然再次找到了李渊的另外一位要好的朋友晋阳乡长刘世龙,让刘世龙召集乡兵,提前埋伏在晋祠里面,待李渊前往祭祀之时,瞅准时机杀掉李渊。
王威和高君雅找到晋阳乡长刘世龙后,先是假惺惺地寒暄了一番,然后才缓缓道出他们的计划。
王威满脸堆笑,眼神中却透着一丝狡黠,对着刘世龙说:“刘乡长啊,如今这世道可不太平。那李渊,表面上说是去晋祠求雨,可谁知道他心里打着什么主意呢。我们得到消息,他似乎有谋逆之意啊。”
刘世龙一听,顿时瞪大了眼睛,满脸的惊愕:“王大人,这可非同小可,你们可有证据?”
高君雅在一旁接着说:“刘乡长,证据我们是暂时没有。但你想啊,他李渊如今手握重兵,又重用那些戴罪之人和来历不明之人。而且啊,这旱灾之下,人心惶惶,谁知道他会趁机做什么坏事呢。我们都是为了晋阳的安宁,为了皇上的安危着想。”
王威连忙点头称是:“是啊,刘乡长。所以我们想请你看在晋阳百姓的份上,召集些乡兵,提前埋伏在晋祠里面。等他李渊前往祭祀之时,咱们瞅准时机就把他给除掉。这可是大功一件啊。”
刘世龙皱着眉头,有些犹豫:“这……这可是诛杀朝廷命官,若是失败了,可就是灭族的大罪啊。”
高君雅赶忙说道:“刘乡长,莫要担忧。我们二人在此给你担保,只要事情成功,我们必定会立刻上报朝廷,到时候,皇上定会嘉奖于你,荣华富贵自是少不了的。你看你这小小的乡长,一辈子也就这样了,若是做了这桩大事,荣华富贵享之不尽啊。”
王威也在一旁蛊惑道:“是啊,刘乡长。我们这都是为了正义,为了皇上,为了晋阳。他李渊要是真的谋逆,遭殃的可都是我们这些百姓。你现在站出来做这件大事,那就是晋阳的英雄啊。”
刘世龙沉思了一会儿,缓缓地说:“那好吧,既然王大人、高大人你们如此说,看在晋阳百姓的份上,我就答应你们。不过,到时候一定要按照你们说的,上报朝廷,可不能亏待了我。”
王威和高君雅相视一眼,心中暗喜,连忙说道:“刘乡长放心,我们定不会食言。”
两人离开前,再三向刘世龙承诺事成之后一定上报朝廷,给予荣华富贵,刘世龙假装同意。
王威和高君雅前脚刚走,刘世龙后脚就来到李渊府上,告知了李渊王威和高君雅二人准备刺杀于他的事情。
刘世龙是并州晋阳人,生卒年不详,是晋阳的首富。隋大业末年时,担任晋阳乡长一职。他通过裴寂的介绍与李渊早就相识,并被李渊的待客之道和个人品质所感动,对李渊情深义厚,忠心耿耿。在李渊起兵反隋后,刘世龙被李渊授予银青光禄大夫,后转为鸿胪卿,李渊登基后还给他改了名字叫刘义节,可谓风光至极。
李渊送别刘世龙,连忙召来李世民,告知王、高二人谋划刺杀之事,李世民分析道:“王威和高君雅两人的死期已经不远了,我正打算动手除掉他们,前期看他们对咱们也无大碍,一直没忍心动手,没想到他们竟然主动挑起事端,真是‘阎王叫他三更死谁敢留其到五更’”
于是,李世民与李渊秘密商定了对策。
次日清晨,李渊来到议事堂,邀请王威和高君雅一同商议要事。众人刚刚依序坐定,突然,鹰扬府司马刘政会匆匆赶来。
刘政会,滑州胙城(今河南省滑县牛屯镇)人,是唐朝初年的重要大臣,也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隋朝大业年间担任太原鹰扬府司马,李渊任太原留守时,刘政会为其部下,参与了李渊起兵反隋的密谋,并在李渊起兵后担任大将军府户曹参军。唐朝建立后,刘政会被任命为卫尉少卿,留守晋阳,负责经营后方根据地,对内抚慰军士,对外安抚外族。武德二年,刘武周进攻晋阳,刘政会被俘,但忠心不屈,暗中向李渊提供敌方军情。贞观初年,刘政会改任洪州都督,贞观九年(635年)因病去世,追赠民部尚书,谥号“襄”。
只见刘政会神色严肃,手中紧握着一封告密信,声称要呈交李渊审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