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试期间,刘三吾与白信蹈秉持着公正、严谨的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到阅卷工作中。每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照亮贡院,他们便已在阅卷房内正襟危坐,神情专注。面前堆积如山的试卷,每一份都承载着天下士子的梦想与期盼,每一个字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和努力。刘三吾和白信蹈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他们不敢有丝毫懈怠,逐字逐句地审阅每一份试卷,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他们从文章的立意入手,仔细揣摩考生的思想深度和对问题的见解。那些立意高远、观点新颖的文章,总能引起他们的共鸣,让他们忍不住击节赞赏;而对于那些立意平庸、缺乏创新的答卷,则会让他们微微皱眉,深感惋惜。接着,他们会分析文章的结构,看其是否逻辑清晰、层次分明。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有深刻的思想,还要有严谨的结构,才能将观点阐述得淋漓尽致。他们对文字的功底也极为看重,从用词的准确、语句的通顺,到修辞手法的运用,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考量。遇到那些文字优美、文采斐然的段落,他们会反复诵读,品味其中的韵味;而对于那些语句不通、错别字连篇的内容,则会耐心地进行标注和修改。此外,他们还会关注书写的规范,整洁美观的卷面往往能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而潦草难辨的字迹则可能影响对文章的理解。
在那些日子里,贡院的阅卷房内灯火长明,刘三吾和白信蹈常常废寝忘食,沉浸在试卷的海洋中。他们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忘记了外界的喧嚣,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选拔出真正的人才。他们深知,此次科举肩负着为国家遴选栋梁的重任,每一个决定都关乎着士子的命运,关乎着大明的未来。他们不敢有丝毫的偏袒和私心,只希望能为国家选拔出最优秀、最有才华的人才,为大明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经过多日的辛勤努力,他们终于从众多试卷中遴选出了五十二名贡士。在他们眼中,这些贡士皆是才华横溢、品学兼优之人,他们的文章或见解独到,或文采出众,或品德高尚,足以成为大明的中流砥柱。刘三吾和白信蹈看着这份凝聚着他们心血的榜单,心中充满了欣慰和期待,他们期待着这些贡士能在未来的仕途上大展宏图,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放榜之日,天刚蒙蒙亮,贡院门口便已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来自全国各地的考生们早早地聚集在此,他们怀揣着梦想和期待,眼神中闪烁着紧张与兴奋的光芒。有的考生神情紧张,双手不自觉地揉搓着衣角,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那微微颤抖的身体暴露了他们内心的不安;有的考生目光坚定,自信满满地仰望着高悬的榜单,嘴角微微上扬,似乎早已胜券在握;还有的考生三五成群,低声议论着,相互安慰打气,他们的话语中既有对未来的憧憬,也有对未知的担忧。
随着一声“放榜咯”的高喊,人群瞬间沸腾起来,大家如潮水般涌向榜单,那汹涌的人潮仿佛要将贡院的大门淹没。人们的眼睛急切地在密密麻麻的名字中搜寻着自己的身影,有的伸长了脖子,有的踮起了脚尖,还有的甚至不顾一切地往前挤,生怕错过了自己的名字。
“找到了,我中了!”一个年轻的考生兴奋地跳了起来,脸上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喜悦,那灿烂的笑容如同春日里盛开的花朵。他的同伴们纷纷围拢过来,向他表示祝贺,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真诚的笑容,那喜悦的氛围仿佛能感染周围的每一个人。
然而,这样的喜悦并没有在人群中持续蔓延,很快,人群中出现了异样的声音。
“怎么全是南方人?北方考生一个都没有?”有人发出了质疑,声音中带着惊讶与愤怒,那瞪大的双眼和紧皱的眉头,显示出他内心的难以置信。
“这其中肯定有猫腻,主考官刘三吾是南方人,他肯定偏袒同乡!”另一个人附和道,情绪激动,挥舞着手臂,仿佛要将心中的不满全部宣泄出来。
质疑声越来越大,如涟漪般迅速扩散开来,瞬间传遍了整个贡院门口。不一会儿,整个贡院门口都被愤怒的人群包围,北方考生们义愤填膺,他们认为这次会试结果极不公平,是刘三吾的私心作祟,导致他们这些北方士子失去了进入仕途的机会。人群开始骚动,有人高喊着“还我公道”,那激昂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充满了愤怒和不甘;有人则将手中的书本、行囊砸向贡院的大门,那沉闷的撞击声仿佛是他们对不公命运的抗议。场面一度失控,混乱不堪,贡院门口陷入了一片混乱和喧嚣之中。
消息如插上翅膀般迅速传遍了整个金陵城,街头巷尾都在议论着这场科举风波。茶楼酒肆里,人们纷纷放下手中的茶盏、酒杯,热烈地讨论着这件事。有的人认为北方考生的质疑不无道理,毕竟五十二名贡士全是南方人,这样的结果实在令人难以信服,难免会让人怀疑其中存在暗箱操作;也有人为刘三吾辩护,称他一生清正廉洁,治学严谨,德高望重,断不会做出徇私舞弊之事,其中或许另有隐情,说不定是南北教育水平存在差异,导致北方考生在此次考试中表现不佳。各种观点和猜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整个金陵城都沉浸在一片议论纷纷的氛围之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