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粮的事情,杨元嗣并不放在心上。
不说对岸金城里的粮草金银,就这玲珑庄里的黄金都还只动用了一小半呢。
赵纬纶想的果然没有错,黄家是真的撑不住了。
上次血洗黄家别院后,作为登州的禁军都监,杨元嗣也提了十几颗人头交给王知州,说是剿灭的贼人。
只是这贼人却越好似看上了黄家,一直盯着他的庄园抢。
现在黄家的族长是个八十多岁的老头,其他偏支远亲也都想着赶紧将黄员外的家产变成银钱,分了了账。
黄家人放出卖地的消息,想不到却是无人问津。
后来经过高人指点,才知道原来是提举大人看上了这片地。
黄家人一合计,与其天天在城外提心吊胆,还不如换成钱去登州城里买点儿产业,起码安全。
赵纬纶以低廉的价格完成了交易,现在杨元嗣是登莱二州最大的地主了。
这几天也是杨元嗣最快乐的日子,整天在校场纵马驰骋,好不快活。
景川和韩世忠最近研究出了一种新战法,非要在杨元嗣面前显摆。
二百多的骑兵身穿重甲在前凿阵,后面两翼配上六百弓箭手轮番而进。
杨元嗣心中感慨,看起来天下聪明的人很多,关键是机遇和境遇。
这不就是铁浮屠和拐子马的大宋版本吗?
韩世忠和元嗣并不比完颜宗弼笨,他们都是出色的骑兵将领,区别是背后国力的支持。
按说大宋的冶铁制作工艺应该比金国要高明的多,精良的步人甲元嗣在博物馆亲眼看见过。
看来应该是找个好铁匠了,毕竟精良的铠甲还是对部队的战斗力有很大提升。
元嗣正想着铁匠的事情,刘十三急急忙忙的走了进来,说是卢进义到访。
杨元嗣一个月前就让他准备三百骑兵随行,想借着征方腊的机会给他也谋个官职。
这老小子不在家好好准备兵甲,跑过来干什么?
卢进义的脸色非常难看,见了杨元嗣纳头便拜。
他这种性格杨元嗣非常不喜欢,一个本来十分高傲的人在你面前卑躬屈膝,你就不得不怀疑他的真实目的了。
杨元嗣将卢进义扶了起来,说道:“说了多少次了,以后不要再跪了。”
卢进义嘴上是那么说,身体还是小心翼翼的不太敢坐。
他身后跟着一个教授打扮的人,也是满脸愁容。
卢进义介绍这是梁山上来的兄弟,叫做吴用。
杨元嗣来了兴趣,原来还真是有这么一号人物?
那吴用也上前对元嗣行了个礼,立在那里不说话。
卢进义上前说道:“现在梁山的情况比较复杂,我先给指挥使讲一讲。”
宋江和卢进义号称山东双雄,两人在绿林之中有着巨大的声望。
宋江是郓城县的小吏,卢进义更是白身。
两位大哥都想通过某种途径进入大宋体制内。
卢进义走的是巴结上官,贿赂朝臣的路子,不过这几年都没有长进,直到遇到了杨元嗣。
宋江想的却是起义招安的路子,大宋一向对于山贼土匪都是招抚大于围剿。
所以宋军中的厢军倒有大半是土匪盗贼出身。
其实宋江这条路本来也没有什么问题,只要选择一个好的时机,把控好力度就问题不大。
但是梁山军这次时机和力度都没有把控好。
宋江因为酒醉,争风吃醋杀了个同县的押司和一个妓女。
本来这个事情经过运作,顶多也就判个刺配。
不曾想宋江的弟弟宋清却乱了手脚,他直接召集了梁山兄弟攻破了郓城县,将宋江抢了出来。
本来这个问题也不算大,可是他们攻破郓城县的时候正好汴京考课院的一个侍郎在县衙。
这侍郎本身负责官员考核,正好轮到了考察郓城县令的时候。
好汉们蓄谋已久,都憋着一股气想要造反,有宋江在还能压住,这一下就爆发了。
梁山好汉们冲进了县衙将县令和侍郎一股脑砍了个干净。
等宋江从监牢里出来后直接傻眼了,这就算是正式的造反了。
他也只能回家娶了老小,一起上了梁山。
杨元嗣笑道:“吴教授此来是何意?我可是禁军的指挥使,你不怕我拿了你去领赏?”
吴用说道:“江湖上谁不知道神箭杨无敌最讲义气,我要是看错了人,就算瞎了眼。”
杨元嗣正色道:“教授有何话,但讲无妨。”
原来宋江上了梁山之后,很多准备只能提前发动了。
要说这宋大哥的威望真不是盖的,不到半个月时间,梁山就聚集了超过万人。
听到这个人数,杨元嗣也吓了一跳,从来没有一万人规模的山贼,在朝廷看来,梁山是公开造反了。
只是宋江遇到了跟杨元嗣一样的问题,梁山大军吃不上饭了。
梁山上的人员的觉悟不可能都像宋江一样高,他们只知道吃不饱饭就要去抢。
梁山军虽然多数也是乌合之众,但是大宋的厢军连乌合之众都算不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