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仁宗对王安石文章中的“孺子其朋”这么介怀,野史正史主要有两个说法。】
【一说是“孺子其朋”涉及到了朋党问题,戳中了大宋朝廷内朋党之争的痛点。】
【一说是“孺子其朋”牵扯到了宋朝陈桥兵变和金匮之盟两件皇家旧事。】
【“孺子其朋”这句话是出自《尚书·周书·洛诰》中孺子其朋,孺子其朋,其往。】
【它的大概意思就是:
你这年轻的小孩啊,自今以后要和群臣融洽相处。
是周公对周成王的教诲之词。】
【陈桥兵变是指:
周世宗柴荣去世后,八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传闻契丹率兵南下,赵匡胤奉命领兵北上御敌。
结果走到陈桥的时候,众将以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曾在柴荣龙榻前泣血发誓辅佐幼主的赵匡胤发动兵变,取代后周建立宋朝。】
【金匮之盟则是说:
宋杜太后去世前,在宰相赵普的见证下和儿子赵匡胤立下盟约——
赵匡胤死后将皇位传给弟弟赵光义,赵光义再传给弟弟赵廷美,然后赵廷美传回给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
【主播本人是更相信第二种说法,缘由就是宋朝对托孤重臣赵匡胤夺了幼主江山,叔叔赵光义抢了侄儿皇位这两件事一直都讳莫如深,且更符合语境。】
【曹大猪蹄子:杜太后当皇位是排排坐分果果,你一个我一个,大家乐呵呵!】
【粽子委屈:这么看,还是我大汉棋圣棋高一筹。】
【李十二郎:赵大和两个儿子都离奇死亡了,赵三最后也被逼忧愤而死。】
【政哥的狗腿子:也是赵大儿子太没用,换了二凤和朱四分分钟把车神做掉。】
【想要一朵小红花: 哈哈,谁又能想到车神后代没生出儿子,皇位被还回去了,笑死.jpg】
看热闹看到最后,发现看的是自己热闹的赵光义如遭雷击,滑跪在地。
狗都不如的皇帝竟是他的后代。
“哎呀!是三哥的后代啊!”未来被逼忧愤而死的赵廷美眼神扫过赵光义,轻轻叹息。
“可怜两个侄子无端替三哥背了锅。不过三哥先前所言甚是,虽然三哥的后代连狗都不如,但总归皇位上坐的还是我赵家血脉啊!”
这么多年来,他自问对赵匡义也算恭敬有加,没想到最后被逼死,从前二哥对三哥疼爱有加,可现在局势不一样了。
三哥总该也尝尝二哥的怒火,才能为生命增添点新鲜色彩。
大堂上如死一般的沉寂,在场大臣侍卫们神色复杂难辨,一言难尽。
不得不说,你们赵家人是会叔侄情深,兄友弟恭。
虽然皇家无亲情,唯有至上权与利,不过好歹还是要装一装吧,万一能骗一些眼瞎的呢。
一时间,赵匡胤顿觉喉头一甜。
他一生叱咤风云,没想到终日打雁,竟有一日被雁啄了眼。
赵匡胤对赵光义这个弟弟向来是厚爱有加,少时赵光义病了,他还亲自去他的床头服侍他。
在烧艾草热炙之时,赵匡胤害怕会烫坏了赵光义,还会先在自己身上烧几下试试温度。
金匮之盟虽是无中生有之事,但未来他担心前事重演,许真会将皇位传给赵光义,可两个儿子纷纷离奇死亡,他不信与赵光义无关。
赶尽杀绝也就罢了,偏偏赵光义后代还如此无能,赵家的脸都丢到后世去了。
“赵光义,你真是好样的。”
赵匡胤将口中的鲜血强咽回去,从牙缝中挤出一句话,心中压抑的怒气喷涌而出,赵匡胤撺着盘龙棍,从龙椅上冲了下去。
粗壮的盘龙棍,狠狠地砸在了赵光义身上。
“二哥,你相信我!我胆小如鼠,哪敢对你和侄子下手啊!二哥,你相信我!相信我!”赵光义连滚带爬地爬到赵匡胤跟前,抱住他的腿,号啕大哭。
一场惨烈的家暴即将进入高潮,迟疑片刻,赵徳昭默默拉着弟弟挪到另一边跪着。
俗语都说打是亲,骂是爱,他和弟弟这对难兄难友还是不要阻碍父亲流露一腔真情。
眼看着赵光义被打得遍体鳞伤,奄奄一息地倒在血泊之中,赵匡胤面无表情地丢掉沾血的盘龙棍,冷漠道:“拉下去!”
话落,侍从疾步上前将皮开肉绽的赵光义拖下殿。
赵廷美眼中闪过几许快意。
赵德昭眼里流露出无限的失望:父皇对三叔的爱怎么掺水了。
……
西晋,晋武帝司马炎若有所思。
嵇侍中血勿去……侍中血沾染到皇帝衣袍上……
司马炎骤然心头一悸。
他不由自主地想起在泰始十年逝去的前魏元帝曹芳和尚居住在邺城、被他封为陈留王的前魏帝曹奂。
曹芳是魏武皇帝曹操的曾孙,任城威王曹彰之孙,魏明帝曹叡养子,八岁为帝,却被曹爽和祖父辖制,大权旁落。
这后周之事,与此何其相似。
自己的儿子,他心里还是有点数的,天生愚钝,怕是连八岁小儿都不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