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芒的神话渊源
1.句芒的身世背景
句芒,在中国古代神话体系中占据着独特而重要的位置。他出身不凡,乃是少昊的后代,名为重。少昊作为上古时期东夷部落的首领,在神话世界里有着崇高的地位,这也为句芒的身世增添了一抹神秘而高贵的色彩。
句芒辅佐的是东方天帝伏羲。伏羲,这位被尊称为“人文始祖”的神话人物,功绩卓着。他听八方风音,制作琴瑟,创造了“八卦”,还模仿蜘蛛织网发明了捕鱼工具,带领中华民族从原始状态迈向文明时代。句芒忠心耿耿地辅助伏羲,共同管理着东方广袤的土地。《淮南子》中记载“东方之极,自碣石山,过朝鲜,贯大人之国,东至日出之次,槫木之地,青土树木之野,太皞、句芒之所司者万二千里”,描绘出他们所管辖区域的辽阔,从碣石山出发,途径朝鲜,穿过巨人国,直至太阳升起之处,那长满扶桑树、遍布青土和繁茂树木的地方,皆在他们的掌管之下。
句芒作为木官之神,在神话世界里司职树木的发芽生长。春天,万物复苏,大地回春,正是句芒施展神力,让沉睡一冬的树木抽出新芽,让花草绽放生机。他的存在,象征着生命的起始与蓬勃发展,是大自然生命力的一种神话化体现。
从文化根源上看,句芒的身世与古代的图腾信仰、部落文化紧密相连。居住在东方的太皞部族,原本是以鸟为图腾信仰的部族,句芒神或许就是该部族的图腾神。其鸟身人面的原始形象,正是这种图腾信仰的一种直观反映。这种信仰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崇拜,也反映了他们试图通过神话来解释自然现象、构建世界秩序的努力。句芒作为少昊之子,辅佐伏羲,在神话体系中构建起了一种传承有序、职责分明的关系网络,成为古代神话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载着古人对自然、生命和宇宙的深刻理解与想象 。
2.文献中的记载
众多古籍对句芒有着丰富多样的记载,为后人了解这位神秘的春神提供了珍贵线索。
《吕氏春秋·孟春》记载:“其帝太皞,其神句芒。”高诱注:“太皞,伏羲氏,以木德王天下之号,死祀于东方,为木德之帝。句芒,少皞氏之裔子曰重,佐木德之帝,死为木官之神。”此记载清晰地阐述了句芒的身世,点明他是少昊氏后代,名为重,辅佐木德之帝伏羲,死后成为木官之神,明确了句芒在神话体系中的角色定位与职责。
《礼记·月令》中多次提及句芒,如“孟春之月其帝太暤,其神句芒,余春月皆然”。郑玄注曰:“句芒,少白皋氏之子,曰重,为木官。”朱熹注曰:“大白皋伏牺,木德之君。句芒,少白皋氏之子,曰重,木官之臣。圣神继天立极,先有功德于民,故后王于春祀之。”这些注释进一步丰富了句芒的形象,强调他作为木官之臣,与伏羲共同受后世祭祀的原因。
《墨子·明鬼下》则通过一则故事来展现句芒。从前秦穆公在祖庙中,看见有神进入庙门,向左面走,鸟身,脸是方的。秦穆公吓得逃跑,神说:“不用怕,上帝因你有德行,给你报赏,派我赐你十九年寿命,使你的国家兴盛,多子孙,不会失掉秦国。”秦穆公再拜叩头,询问大神名字,神答道:“我是句芒。”这一记载不仅体现了句芒作为神的权威性,还反映出古人认为神明会根据人的德行给予奖惩的观念。
《左传》中也有关于句芒的记载,从不同角度丰富了句芒的形象。这些记载虽各有侧重,但也存在诸多相同之处。它们都一致认定句芒是少昊氏的后代,是木官之神,与伏羲有着紧密的联系,共同掌管东方及春天相关事务。
然而,这些记载也存在差异。在对句芒形象的描述上,有的文献着重强调其神职身份,有的则通过故事展现其与凡人的互动,使句芒形象更加立体。在记载的侧重点上,《吕氏春秋》《礼记》主要从神话体系构建、神职定位角度出发;《墨子》则以故事形式呈现,更具趣味性和教化意义;《左传》的记载或许与历史事件、文化传统相结合,为句芒形象增添了历史厚重感。这些古籍记载的异同,共同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句芒文化图景,让后人得以从多个维度深入探究句芒这一神话形象及其背后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 。
3.与其他神话人物的关系
句芒在神话体系中与诸多神话人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关联丰富了神话世界的架构,也凸显了句芒独特的地位。
太皞与句芒关系紧密。太皞即伏羲氏,以木德王天下,死后祀于东方成为木德之帝。句芒作为其得力助手,辅佐太皞管理东方广袤的青土树木之野。他们共同掌管春天,太皞或许侧重于从宏观上把控东方的秩序与发展,而句芒则专注于施展神力,促使树木发芽生长,让春天充满生机。这种合作关系体现了神话中一种分工协作的理念,共同维护着大自然的节律与生命的繁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