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教头哼了一声:“这才是高明之处。杀人容易,制人而不伤人难。想当年我在嵩山学武时,师父就说过,真正的高手懂得拿捏分寸。”
酒肆姑娘端着菜盘经过,听见这话忍不住接道:“前几日有个卖艺的小姑娘被地痞欺负,陈大侠路过时,只是用手指在那地痞胳膊上轻轻一点,那地痞就疼得跪地上求饶,胳膊却没留下半点伤痕。”
瞎眼老妇人叹了口气:“这般好人才,老天爷也该多照应。听说他前些日子在秦岭遇着山匪,对方有五十多号人,还带着弩箭。”
“那后来呢?” 小伙计紧张地攥紧了抹布。
“后来啊,” 老妇人竹杖敲得更响了,“山匪放箭时,陈大侠不知从哪摸出一把折扇,竟把箭雨都挡下来了!你们说神不神?”
“折扇挡箭?” 货郎咋舌,“那得是铁扇吧?”
“就是普通的竹骨扇。” 瞎眼老妇人肯定地说,“我侄儿当时就在旁边砍柴,看得真真的。那扇子舞起来像个圆,箭射到上面全给弹开了。”
卖豆腐脑的老汉接口道:“这我信。去年我在庙会上见过一个老道士,能用草帽接飞镖呢。陈大侠武功远在那道士之上,用扇子挡箭有何难?”
张教头却不以为然:“接箭不难,难的是同时对付五十多人。依我看,他定是用了分筋错骨手,没等山匪近身就废了他们的手脚。”
“不然不然,” 老镖师摆手,“陈大侠向来不轻易伤人。依我看,他是用石子打中了山匪手中的弩机,让他们没法发射罢了。”
青衫书生笑道:“诸位莫争,其实我倒是觉得,陈大侠最厉害的不是武功,而是那份胆识。上个月江南水灾,官府赈灾粮被克扣,是他单枪匹马闯进知府衙门,逼着知府把粮食全发了下去。那知府可是有三千府兵护着的。”
“这我知道!” 穿蓝布衫的货郎拍着大腿,“当时我就在现场!陈大侠站在衙门口,身后跟着几百个百姓,愣是把府兵吓得不敢动手。”
红脸大汉灌了口酒:“那是他们怕了陈大侠的威名!换作是我,见了那阵仗也得怂!”
瞎眼老妇人幽幽道:“不是怂,是理亏。陈大侠说,为官者若是忘了百姓,跟匪寇没两样。这话听得我眼泪都下来了。”
酒肆掌柜添着酒说:“要说最奇的,还是他识得上古文字。上个月有伙盗墓贼挖着块石碑,上面的字谁也不认得,是陈大侠看了说那是战国时的兵法,还指点官府找到了被盗的古墓。”
“嘿,这陈大侠还真是文武双全啊!” 小伙计惊叹道。
青衫书生点头:“我曾在书院见过他留下的墨宝,字迹刚劲有力,颇有古风。听说他还通读史书,对各朝兵法都有研究。”
张教头不屑道:“练武之人,读那么多书有何用?能挡得住刀枪吗?”
老镖师却不同意:“这话不对。去年在潼关,陈大侠就是靠着兵法里的计策,领着百姓击退了来犯的匈奴骑兵。那可是几百个骑兵啊,被他用疑兵之计耍得团团转。”
“哦?这怎么说?” 货郎好奇地追问。
老镖师磕着烟杆说:“他让百姓们在山头插满旗帜,又让孩童们在山谷里敲锣打鼓,弄得好像有千军万马似的。匈奴人摸不清虚实,不敢贸然进攻,等他们反应过来,陈大侠已经带着援兵到了。”
“妙啊!” 青衫书生抚掌赞叹,“这正是孙子兵法里的虚张声势之计。”
红脸大汉又嚷嚷起来:“我还听说,陈大侠会炼丹呢!有个樵夫得了不治之症,吃了他给的药丸就好了!”
青衫书生刚要反驳,瞎眼老妇人却接道:“这是真的。我那老寒腿,就是陈大侠给的药膏敷好的。他说那是用几种草药熬的,不值什么钱。”
“看来陈大侠不仅武功高,还懂医术啊。” 卖豆腐脑的老汉感叹道。
张教头哼了一声:“懂医术有什么稀奇,江湖上懂医术的多了去了。我还是觉得,能在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才是真本事。”
“张教头这话就偏颇了。” 青衫书生道,“救死扶伤与上阵杀敌,皆是侠义之举,何分高下?”
老镖师也点头:“书生说得是。想当年我走镖时,若不是遇到懂医术的高人,早就死在半路上了。”
酒肆里的议论声越来越大,各种关于陈天佑的传闻层出不穷。有人说他曾在峨眉山与高僧论道,七日七夜不饮不食;有人说他能听懂鸟兽之言,曾靠着鸟儿引路找到迷路的商队;还有人说他夜里能看见鬼魂,帮着屈死的冤魂报了仇。
这些传闻越传越广,越传越神,陈天佑的形象也逐渐被人们传颂得如同神话中的英雄一般。他的故事激励着无数年轻人投身武学,追求正义,成为了江湖中永恒的传奇。然而,陈天佑本人却对这些传闻毫不在意。他深知,真正的实力不是靠传闻和吹嘘得来的,而是通过不断的努力和修炼。他依然保持着谦逊和低调,继续在武学的道路上探索前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侠义之道。
喜欢笔架叉将军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笔架叉将军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