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杀字脱口的同时,张苞竟悍然前突,青虹剑卷起凛冽杀意直取二将。这般狂妄姿态彻底激怒了汉中两员大将,张卫怒喝"黄口小儿找死",杨昂则阴冷道:"记住取你性命的是汉中张卫。"
然而双剑相交不过十合,二人虎口已震得发麻。当他们惊觉张苞武力竟在二人之上时,眼中终于浮现出难以掩饰的骇然。
危急时刻,若非张苞与关平默契配合,仅凭一人之力迎战,后果不堪设想。
"兴国莫急!"
"关平在此!"
祸不单行,张卫与杨昂心头一紧,只见关平已然自城道石阶杀出。
甫一现身,见张苞遭二人围攻,关平眼中只余战意,长刀挥斩,瞬间将杨昂与张卫隔开。
不止关平,诸葛川身染血色,亦在亲卫簇拥下登上城头。
"兴国、定国,速斩二人!"
"再拖延,待西凉军反应过来,我等便陷危局!"
语毕,剑光一闪,地上那名愤恨的汉中士卒登时毙命。
诸葛川无意招降。
于他而言,汉中郡堪用者,唯阎圃一人。
除张鲁外,杨柏、张卫、杨昂之辈,皆可舍去。
"遵命!"关平应声。
"得令!"张苞看了张卫一眼,略带惋惜道:"军师有令,张将军,请上路吧。"
话音未落,少年再不保留,锋芒尽出。
战场喧嚣,关城上张苞、关平、杨昂、张卫四将的厮杀声震天动地。
诸葛川并未在意关张二人的激战。
既因对二人的实力胸有成竹,更因他正冷眼观察城下西凉军的动向。
恰在此时——
杀意骤起!
一声怒喝炸响耳畔:
“诸葛川,你这背信之徒,纳命来!”
诸葛川侧目,见一名汉中军校尉满眼恨意,拖着伤腿持剑踉跄刺来。其每迈一步,腿上旧伤便渗出汩汩鲜血,显是先前守城时所负。
“我道是谁?”
“原是去年率五百骑‘护送’在下的杨秀清将军。”
“今日重逢,当真缘分。”
“只是……杨将军尚未改名么?”
“另有一言相告——某与张鲁,从无恩义可言!”
诸葛川轻笑出声,龙渊剑锋直指杨秀清,头也不回对亲卫道:“斩了他。”
毫不迟疑!
言语间杀伐果决。
至于亲手诛敌?
哈!
既能假他人之手,何必亲自动刀。
何况——
诸葛川深知自身斤两。
若论武艺,杀些无名卒尚可。
对上杨秀清这等统兵校尉,纵使其身负重伤,亦非他能轻易拿下。
虽自忖若全力周旋,或有机会磨死眼前伤将……
没问题,我将按照您的要求
他总担心会在小事上栽跟头。
想起往昔一位文坛泰斗鲁先生曾言:智者当隐匿锋芒,远离险境。谨慎行事,方为上策!
城楼之上。
接到诸葛指令的近卫立即派出三人。
不到十个回合。
冲向诸葛的杨秀清便已毙命,胸口被利剑刺穿,当场气绝。
望着杨的尸首,诸葛轻叹一声,跨过他的身体。
"早先怎么劝你的?"
"让你改名偏不听,这下尝到苦果了吧?东王杨秀清这个名号,可不是谁都能担得起的。"
"想要用这个名字,命数得够硬才行!"
此时另一边。
张苞与关平的战斗也已分出胜负。
二人提着张卫和杨昂的首级,对仍在抵抗的守军高喊:"杨昂、张卫已死!"
"缴械不杀!"
周围的"汉中军"——实为诸葛麾下将士假扮,立即齐声呼应:
"杨昂张卫已死,投降免死!"
呼喊声此起彼伏,回荡不绝。
诸葛听着震天的呐喊,缓步走到关张二人身旁。
三人并肩立于城头。
俯瞰着城外躁动的西凉军...
片刻后。
诸葛肃然传令:
"传我军令..."
"升起刘氏大旗!"
"展开本帅的将旗!"
"通告西凉军众!"
诸葛深吸一口气,朗声道:"阳平关,已归我荆州军所有!"
"更要告诉马超..."
"我诸葛川,来了!"
不久后。
阳平关前,两面大纛迎风招展。
猎猎旗声中,"刘诸葛"二旗分外醒目,引得关下西凉军士纷纷抬头。
霎时间,关上守军齐声高呼:
"孟起将军!"
"别来无恙!"
......
关外营寨内,正欲调兵再攻关隘的马超猛然顿住。
望着城头飘扬的旌旗,这位西凉少主先是一怔,待听得震天问候,不由摇头轻笑:
"伯治兄..."
"当真给了为兄好大惊喜。"
言罢即令三军收兵,不待众将回应,便单骑冲出营门。
赤色披风翻卷间,神威天将军已跃马至关前。
"伯治既邀某助阵,"
"何故紧闭城门?"
话音刚落,城门洞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