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系的根是 “互相有用”,不是光靠 “热脸” 或 “攀附”
村里不管是走亲戚、串邻居,还是合伙种地,说到底都离不开 “互相帮衬”。可总有那么些人,要么削尖了脑袋想挤进村里的 “能人圈”,觉得跟张大户、李能人多说几句话,自家日子就能好起来;要么就一门心思靠 “掏心掏肺” 维系关系,觉得自己对人好,人家就一定能对自己好。可到头来,大多是热脸贴了冷屁股,竹篮打水一场空。
老辈人常说 “交人先看能不能互相帮衬”,这话跟书本里讲的 “价值交换” 是一个理儿。你跟人处关系,要是不能给人帮上忙、不能让人得着点实在好处,就算天天跟人一起吃饭、一起干活,人家也不会真把你当回事。就像村里的王老三,以前总爱往张大户家跑,今天送把青菜,明天帮着喂喂猪,可真到他家孩子上学差学费,想跟张大户借点钱时,张大户却支支吾吾说 “家里也紧”。为啥?因为王老三除了会送点不值钱的东西,啥实在忙也帮不上张大户。
反过来,村里的老陈就不一样。老陈会修农机,不管谁家的农机坏了,他都能修好,还不漫天要价。所以老陈家有事,不管是盖房缺人,还是秋收缺帮手,村里的人都愿意主动来帮衬。这就是 “互相有用” 的道理 —— 你能给别人解决难题,别人才愿意给你搭把手。
这不是教大伙变得势力,是让大伙清醒:想跟人处好关系,先想想自己能给人家带来啥。是能帮人出主意,还是能帮人干力气活;是能给人传点有用的消息,还是能在人难的时候搭把手。要是你啥都给不了,就算硬挤进别人的圈子,也只能站在边上看,人家表面跟你客气,心里却压根没把你当自己人。
与其天天想着怎么 “攀高枝”,不如沉下心来学门手艺、练点本事。你会修农机,自然有人找你;你会种反季蔬菜,自然有人跟你学;你为人靠谱,别人有事自然愿意找你商量。等你成了对别人、对村里有用的人,不用你去凑,好的关系自然会找上门来。这就是老辈人说的 “人有本事,朋友自上门”,也是 “得道多助” 的实在理儿 —— 这个 “道”,就是你能帮人的本事,还有你待人的诚心。
二、别盼着 “一步登天”,日子得慢慢攒
现在村里的年轻人,总爱抱着手机刷视频,看那些 “穷小子一年赚百万”“普通人三年买车买房” 的故事,越看心越慌,总想着自己也能一夜翻身,不用再面朝黄土背朝天。可真到自己干的时候,要么嫌种地累,要么嫌开小卖部赚得少,稍微遇到点难处,就开始抱怨 “自己命不好”“老天不帮忙”,觉得自己这辈子都没啥指望了。
可老辈人常说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地里的庄稼,得春天播种、夏天除草、秋天才能收获,哪有刚种下去就结果的?就像村里的小李,前几年看别人搞直播卖农产品赚了钱,也跟风买了设备、开了账号,想着自己也能很快火起来。可播了没几天,看没多少人关注,就觉得没意思,把设备扔在一边,又去城里打工了。后来听说,跟他一起搞直播的小王,天天坚持播,慢慢积累了粉丝,现在每月都能赚不少钱,小李这才后悔当初没坚持。
咱普通人过日子,就像跟 “穷日子” 打持久战,别想着一下子就能打赢,得慢慢来,一点一点积累。今天多学个种地的小技巧,明天多攒几十块钱,后天多认识个靠谱的人,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其实都是在为以后的好日子打基础。
村里的张大爷,以前家里穷得叮当响,可他不着急,每天踏实种地,还利用空闲时间学编竹筐,编好的竹筐拿到镇上卖,慢慢攒了点钱。后来他又学着种果树,一开始没经验,果树结的果子又小又酸,可他不放弃,跟着技术员学,慢慢改进,几年后,他的果园每年都能赚不少钱,家里也盖起了新房。张大爷常说:“日子是攒出来的,别想着一步登天,每天进步一点,慢慢就会好起来。”
“有利的情况和主动权,往往来自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很多时候,你离好日子就差那 “再坚持一下”—— 可能是多播一天的直播,可能是多学一个月的手艺,可能是多攒一年的钱。熬过去了,日子就会慢慢好起来;熬不过去,就只能停在原地,看着别人过好日子。
三、别跟着别人的节奏跑,得按自己的法子过
过日子最忌讳的,就是 “别人干啥我干啥”,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村里的人常犯这样的错:看到别人家盖新房,自己就算借钱也要盖;看到别人出去打工赚了钱,自己也不管家里的地,匆匆忙忙出去;老板说 “好好干就能升职”,就天天加班,连家里的事都顾不上;同事把活儿推给自己,不好意思拒绝,只能自己受累。到头来,房子盖了,欠了一屁股债;工打了,没赚到钱还耽误了种地;班加了,升职没指望还累坏了身子;活儿接了,没落下好还受了委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