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老人说 “日久见人心”,可真等日子熬够了,看清那人是个啥货色时,往往自家的鸡已被偷了、地里的菜已被薅了,损失早落定了。真正会看人的老手,从不是等日子磨,而是瞅着些细微处的苗头,就能把人的品性底子摸得七七八八 —— 就像看庄稼,刚冒芽时瞅着叶尖的成色,便知这苗日后会不会旺、结不结粮。
今天咱就把那类心术不正的人,最常露的三种破绽掰扯清楚。你记牢这三条,往后见着这样的人,别犹豫,能躲多远躲多远,省得自家日子被搅得鸡犬不宁。
第一种:把你的好当该得的,索求起来没个够
这类人心里头有个歪理:“我日子过得难,你日子比我顺,你就该帮我;我没本事,你有能耐,你就得让着我。” 他们不懂啥叫互相帮衬,只晓得一门心思占人便宜,像田里的菟丝子,缠上了就往死里吸养分。你帮他十回,九回他觉得是应该的,就一回没顾上,他立马耷拉脸,到处跟人说你 “不够意思”“忘恩负义”。
村里的李老三就是这样的人。前两年他儿子上学差学费,老周二话不说借了他两千;后来他家里盖猪圈缺木料,老周又把自家准备修厢房的木料匀了他几根。可去年老周媳妇生病住院,想跟李老三借点应急钱,李老三却支支吾吾,说 “家里刚买了化肥,一分闲钱没有”,转头却给儿子买了辆新摩托车。更可气的是,有人问起这事,李老三还嘴硬:“老周当初帮我,不就是因为他比我有钱吗?我又没逼他。”
还有些人不直接开口要,却爱用可怜巴巴的模样缠人。就像村里的王寡妇,见着谁家炖肉了,就站在人门口叹气:“唉,我家娃好久没闻着肉味了,上次吃肉还是过年的时候。” 人家听着不忍心,总得给她盛一碗;见着谁家买了新衣裳,又凑过去摸来摸去:“这料子真好,我这辈子都没穿过这么好的衣服。” 软磨硬泡之下,不少人都被她 “道德绑架”,掏了钱还落不下好。
跟这种人打交道,日子久了,你会觉得自己像被掏空了的粮囤,里里外外都空得慌。你掏心掏肺帮他,他觉得是你顺手为之;你雪中送炭救急,他反倒怀疑你别有用心 —— 不是觉得你想图他点啥,就是觉得你是在故意显耀自己过得好。其实是他自己心里黑,看啥都带着一股子脏味儿。
人和人处关系,就像地里种庄稼,你播一瓢种,我浇一瓢水,才能长出好收成。要是只有你一个人搭力气,对方只等着收粮食,那哪里是交朋友,分明是养了个白眼狼。遇到这样的人,别犹豫,赶紧把界限划清楚,少跟他来往。你那点精力、那点家底,是用来顾自家日子、帮值得帮的人的,不是用来填这种无底洞的。
第二种:满肚子怨气,走到哪儿都带着负能量
这类人就像个移动的 “粪坑”,走到哪儿就把晦气带到哪儿。在他们眼里,天是灰的,地是脏的,没一件事顺心意,没一个人对得住他。跟人聊天,三句话不离抱怨:“老板是个傻子,天天瞎指挥,我累死累活还不被待见”“同事都是废物,啥活儿都干不好,还得我来擦屁股”“这世道太不公平,凭啥别人能发财,我就只能受苦”。仿佛全天下就他最委屈,所有人都欠他的。
村里的赵二婶就是这样。每天坐在村口的老槐树下,一开口就是满肚子牢骚。张家媳妇买了新金镯子,她就说 “指不定是哪来的歪钱”;李家儿子考上了大学,她就说 “读那么多书有啥用,还不是照样找不到好工作”。有回村里的小芳跟她分享自己开包子铺赚了点钱的喜事,赵二婶立马酸溜溜地插了句:“你这是运气好,碰到了傻主顾,我要是开铺子,指不定比你赚得多。” 话没说完,又开始抱怨自己命苦,“年轻时没嫁个好人家,现在连件新衣裳都买不起”。
更让人膈应的是,这类人见不得别人好。你过得顺了,他就浑身不自在,总想着说几句风凉话给你添堵;要是你碰着点难处,他表面上安慰你,背地里却偷偷乐 —— 仿佛只有看到别人跟他一样倒霉,他心里才能舒坦点。他们还总把自己当受害者,不管出了啥问题,都怪别人、怪环境、怪命不好,从不想想自己是不是懒、是不是笨、是不是没好好过日子。就像赵二婶,家里的地荒了大半,却总说 “天太旱,种了也白种”;儿子找不到工作,却总说 “现在的老板太苛刻,不肯给年轻人机会”,从不督促儿子出去找活干。
老辈人常说 “气顺才能神定,神定才能聚财;心乱就会意烦,意烦就会散福”。这话一点不假。要是你天天跟这种满肚子怨气的人待在一起,慢慢地,你也会觉得日子没盼头,觉得努力没意义,原本晴朗的心思,会被他那股子晦气染得乌烟瘴气。你得离这种人远些,就像躲着田里的病虫害,别让他把你的好心态、好运气都给吸走了。守着自己的好心情,专心干自己的活,种好自己的地,你的日子才能越来越顺,好运自然会找上门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