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将音频上传至“档案馆”系统,设定为自动回复。
从此以后,所有私信都将收到这段声音,像一道温柔而不可逾越的边界。
夜深了。
她坐在书桌前,翻开那本尘封已久的“情绪日记本”。
纸页泛黄,字迹凌乱,全是这些年她替别人哭过的泪、替别人痛过的心。
她点燃打火机,火苗跳跃。
火焰吞噬纸页的瞬间,她仿佛看见无数张脸在火光中浮现——哭泣的,嘶吼的,哀求的,依恋的……
她凝视着那团燃烧的光,一动不动。
火光映在她眼中,像一场未尽的风暴。
火焰在纸页边缘舔舐,发出细微的噼啪声,像是无数个被压抑多年的声音终于找到了出口。
唐薇的镜头静静对着那团跃动的光,黑烟盘旋上升,在残破的彩窗间投下扭曲的影子。
她没有说话,直到最后一张纸化为灰烬,才轻声问:“你不担心他们恨你吗?”
林野盯着那堆余烬,火光映在她瞳孔深处,像一场熄灭前的星火。
她的手指还残留着灼热的温度,心口那道银色荆棘纹身却异常安静——不再是撕裂般的痛,而是如呼吸般微弱起伏,仿佛终于学会了与她共存,而非吞噬。
“比起被神化,我宁愿被误解。”她声音很轻,却像钉入地面的桩。
唐薇缓缓放下摄像机,目光复杂。
她曾想拍一部关于“疗愈者”的纪录片,记录林野如何用文字拯救千万破碎灵魂。
可现在她忽然明白,真正的救赎,或许不是谁拯救谁,而是有人终于敢停下,说一句:“我也需要活着。”
夜色沉降时,手机震动了一下。
范晓芸的名字跳出来,最后一条私信:
“你背叛了我们。”
林野看着那句话,很久。
她想起三年前那个雨夜,这个ID第一次出现在“档案馆”评论区:“姐姐,我吞了药,但我不敢死,因为没人会记得我。”她回了整整两小时,一字一句把人从悬崖边拉回来。
后来范晓芸成了最忠实的读者,每天打卡报平安,说林野是她“唯一能呼吸的空气”。
可正因如此,她才更不能继续扮演那个无所不能的“姐姐”。
她没有回复,只是关掉消息界面,打开一个全新的文档。
光标在空白页上闪烁,像一颗重新跳动的心脏。
她敲下标题:
《我不是你的影子》
字落下的一瞬,心口的银痕忽然流转起微光,如同月光滑过湖面。
没有痛,没有刺,只有一种久违的、属于自己的重量落回体内。
第二天清晨,林野提着一盏旧灯走进“档案馆”。
这是她父亲留下的遗物,他曾说:“光不是为了照亮别人,是为了让你看清自己。”她在入口处挂上一块手写木牌,字迹清晰而坚定:
“这里不提供救赎,只提供倾听。”
阳光斜斜照进来,落在台阶上,老馆长不知何时已站在门外。
他穿着洗得发白的灰外套,手里拎着一篮新鲜橙子,看见告示,微微一笑,朝她点了点头。
那眼神里没有责备,也没有惋惜,只有一种近乎慈悲的理解。
手机又震了一下。
江予安的消息:
“范晓芸进了医院,但她妈妈终于去陪床了。”
林野望着记忆墙上那些贴满读者留言的卡片——曾经她以为这些是她的价值证明,如今却像一面面镜子,照出她曾如何被当作容器、祭坛、神像。
她轻轻抚过其中一张:“谢谢你让我敢哭出声。”
她闭上眼,低语:“我的痛,该还给我了。”
而在城市另一端的病房里,范晓芸躺在雪白的床单上,手臂扎着输液针,手里却紧紧攥着一本翻旧的《荆棘摇篮》。
她望着窗外初升的太阳,嘴角微微扬起,喃喃道:
“姐姐……你终于,可以好好活着了。”
网络的潮水却已悄然涌动。
第四十八小时,热搜榜首悄然浮现三个词条,交替刷屏——
#林野黑影是真是假#
#她是不是精神分裂#
#我们能不能没有她#
无人知晓,那晚火焰中浮现的无数张脸,究竟是幻觉,还是某种更深的真相正在浮出水面。
喜欢荆棘中的常春藤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荆棘中的常春藤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