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薇薇把“都市健康报”的推文摔在化妆台上时,限量版口红在镜面上滚了两圈,膏体磕出一道裂痕。她盯着屏幕上苏砚教老人揉穴位的照片,指甲几乎要嵌进手机壳——凭什么?凭什么苏砚一个靠“封建迷信”混饭吃的女人,能上健康报头条,能让老人们围着她转,甚至能让顾晏辰三番五次去巷口偷偷看她?
前几天她雇人去中医馆闹场,被老人们怼得落荒而逃;后来顾晏辰匿名送消毒设备,又被苏砚当众拒收,还放话“别用资本绑我”,这话像根刺,扎得林薇薇又妒又恨。现在倒好,苏砚直接靠一个糖尿病案例“逆袭AI”,连顾氏集团的合作方都在群里讨论“要不要参考中医调理方案”,这让她这个“顾氏AI代言人”的脸往哪儿搁?
“必须让她身败名裂!”林薇薇对着镜子里的自己咬牙,手指划过通讯录,停在一个备注为“张磊”的名字上——这人是本地小有名气的八卦记者,专写“民间神医翻车”“医疗黑幕”之类的噱头文章,之前靠一篇“网红针灸师无证行医”的报道赚了不少流量,只要给够钱,什么都敢写。
她拨通电话,声音装得委屈又急切:“张记者,我有个大新闻想跟你说——老城区有个叫苏砚的中医,根本没有治糖尿病的资质,还误导患者停西药、减胰岛素,你想想,这要是出了人命,得多吓人?”
张磊在电话那头来了精神:“没资质?误导停药?有证据吗?” 他最近正缺个大新闻,要是能挖出“中医误诊”的料,肯定能爆。
“证据?患者就是证据!”林薇薇故意夸大,“有个72岁的老人,本来好好吃着药打胰岛素,被她忽悠着减了药,现在天天心慌,家属都快急疯了!我也是听朋友说的,怕更多人上当,才找你的。” 她顿了顿,又抛出诱饵,“只要你写出来,我可以帮你联系几个‘知情者’,再给你加笔‘信息费’。”
张磊眼睛更亮了,一口答应:“行!你把地址发我,我明天一早就去‘暗访’,先假装患者家属套套话,再拍点照片,保证写得有鼻子有眼。”
挂了电话,林薇薇得意地哼了一声,对着镜子补了补口红——苏砚,这次我看你还怎么翻身!没了中医馆,没了老人们的信任,顾晏辰肯定不会再多看你一眼!
而此时,姜瑶正在和媒体圈的朋友小李吃饭。小李是“都市健康报”的编辑,之前帮她对接过苏砚的报道,两人关系不错。吃到一半,小李突然压低声音:“瑶瑶,跟你说个事,刚才张磊在我们记者群里吹牛逼,说要搞个‘中医误导糖尿病患者停药’的大新闻,地址好像是你朋友苏砚的中医馆,你提醒她一下,别被坑了。”
姜瑶手里的筷子“啪”地掉在桌上,心里一紧:“张磊?那个专写八卦的?他怎么会盯上苏砚?”
“还能是为了流量呗。”小李叹了口气,“听说有人给他钱,还提供了‘线索’,具体是谁我不清楚,但张磊那人没底线,只要能博眼球,真假都敢写。你赶紧想想办法,别让你朋友被泼脏水。”
姜瑶没心思吃饭了,匆匆结了账就往中医馆赶。路上她给苏砚打电话,电话那头却传来苏砚温柔的声音:“瑶瑶,我现在在教老人们揉膻中穴呢,有个奶奶总找不准位置,我得再教她一遍,怎么了?”
听着苏砚毫无防备的语气,姜瑶心里更急了——苏砚一门心思扑在公益课上,根本不知道有人在背后搞鬼。她压下声音:“没事,就是想问问你明天有空吗?我给你带了点水果。” 她没敢说真相,怕苏砚分心,更怕她担心。
挂了电话,姜瑶立刻给张磊发了条微信,假装是“想爆料的患者家属”,约他明天早上九点在中医馆附近的“街角咖啡馆”见面,说有“苏砚误导停药的实锤”。张磊果然上钩,秒回:“没问题,准时到。”
第二天早上八点半,姜瑶提前半小时到了咖啡馆。她包里装着三样东西:苏砚的执业医师证复印件(苏砚之前给她看过,她特意留了份)、市一院李主任的微信聊天记录截图(苏砚之前为了王大爷的情况,和李主任沟通过,李主任认可“减药+中医调理”的方案)、王大爷的血糖监测记录(隐去了姓名和住址,只留数据)。
九点整,张磊背着相机走进来。他穿得吊儿郎当,牛仔裤上沾着油渍,一坐下就催:“你说的实锤呢?赶紧拿出来,我还得去中医馆暗访。”
姜瑶没急着拿东西,先给他倒了杯咖啡:“张记者,在看实锤之前,我想先问你——你知道王大爷的主治医生是谁吗?是市一院的李主任,内分泌科的专家,省医学会的理事。”
张磊愣了一下,没当回事:“那又怎么样?专家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是没看走眼,但你要是乱写,就不是看走眼的问题了。”姜瑶把执业医师证复印件推到他面前,“你看,苏砚有正规的执业医师证,执业范围包括‘中医内科’‘针灸科’,治糖尿病完全在资质范围内。” 她又拿出李主任的聊天记录,“再看这个,苏砚减药前特意跟李主任沟通过,李主任根据王大爷的检查报告,同意先减10%胰岛素,还建议配合中医调理,这叫‘中西医结合’,不是‘误导停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