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阳光透过苏记中医馆的木窗,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艾草香和旧纸张的霉味。苏砚蹲在储物间的角落,面前堆着一个老旧的木箱子,箱子上的铜锁已经生锈,她费了好大力气才用钥匙撬开,里面整整齐齐码着一摞摞泛黄的病例,最上面放着一个褪色的蓝色布包,是母亲苏清婉当年常用的。
“妈,我又来看你了。”苏砚轻轻抚摸着布包,指尖传来布料粗糙的触感,眼眶瞬间红了。自从小宇的事发酵后,她总想着从母亲留下的东西里找到更多线索,可之前忙着治疗小宇,又应付顾母的打压,直到今天才有空翻出这个尘封多年的箱子。
她拿起最上面的一本病例,封面上写着“2022年5月-8月”,正是母亲出事前几个月的记录。翻开第一页,母亲清秀的字迹映入眼帘,详细记录着患者的姓名、年龄、症状和诊断结果,每一页都标注得格外仔细,甚至在页边空白处画着简单的经络图,那是母亲的习惯,她说“画下来,心里更有数”。
苏砚一页一页地翻着,指尖划过那些熟悉的字迹,仿佛能看到母亲坐在灯下认真记录的样子。突然,她的手指顿住了——病例的第37页,记录着一个叫“周乐乐”的5岁男孩,症状描述让她心头一震:“患儿双下肢无力,无法站立,伴手指震颤,影像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AI诊断为‘特发性神经损伤(不可逆)’。”
这症状,和小宇简直一模一样!
苏砚的心跳瞬间加快,她迫不及待地往下看母亲的诊断:“辨证为‘经络阻滞,气血亏虚’,疑与环境邪祟有关,建议排查居住环境,辅以针灸通经络、中药补气血。”在这段话的旁边,母亲用红笔写了一句批注:“AI未纳环境因素,恐有误判,需再查。”
可再往下翻,却是一张打印的“误诊说明”,上面写着“经顾氏AI复核,该患者诊断为‘不可逆神经损伤’,苏清婉医生诊断失误,导致患者延误治疗,现取消其临床顾问资格”,落款日期是2022年7月15日,正是母亲被顾氏开除的日子。
“不可能!”苏砚的声音带着颤抖,“妈怎么会误诊?这明明和小宇的情况一样,是环境因素导致的,是AI漏了变量!”
她紧紧攥着病例,指关节泛白,眼泪滴在泛黄的纸页上,晕开了母亲的字迹。她想起小宇刚被送来时的样子,想起顾氏AI的诊断报告,想起母亲当年哭着说“我没有误诊”的样子,心里像被刀割一样疼——母亲当年,肯定也是发现了和小宇一样的病因,却被顾母以“误诊”的罪名开除,最后被逼上了绝路。
苏砚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继续翻看这页病例。在“误诊说明”的背面,她发现夹着一张小小的照片,照片有些模糊,却能清晰地看到一个黑色的路由器放在孩子的床头,旁边还放着一个小熊玩偶。
她的心猛地一跳,赶紧拿出手机,翻出之前在小宇家拍的路由器照片——两张照片里的路由器,竟然长得一模一样!都是黑色的机身,正面有一个白色的“康泰电子”logo,型号标签虽然模糊,但能隐约看到“KT-2022”的字样。
“同款!真的是同款路由器!”苏砚的声音激动得发颤,她把两张照片放在一起对比,连机身的接口位置、天线的角度都一模一样,“妈当年怀疑的‘环境邪祟’,就是这个辐射超标的路由器!顾母当年删除AI的环境辐射变量,就是为了掩盖这个路由器的问题!”
一个个碎片在苏砚的脑海里拼凑起来:2022年,母亲作为顾氏AI的临床顾问,发现有患者出现和小宇一样的症状,病因是康泰电子生产的路由器辐射超标;母亲要求顾母修改AI系统,纳入环境辐射变量,却被顾母拒绝;顾母为了保住AI项目,删除了系统变量,将责任推到母亲身上,以“误诊”的罪名开除她,最后逼得她自杀;如今,同样的路由器再次出现,同样的症状被AI误诊,历史竟然惊人地相似!
“顾曼琴,你好狠的心!”苏砚的眼神变得冰冷,她把照片和病例小心翼翼地收好,心里的怀疑变成了坚定的信念——母亲的冤案,一定和这款辐射超标的路由器有关,和顾母脱不了干系!
“砚砚,你在里面吗?我给你带了点吃的!”姜瑶的声音从外面传来,伴随着轻轻的敲门声。
苏砚擦干眼泪,打开储物间的门,姜瑶手里提着一个保温桶,看到她红红的眼睛,连忙问道:“怎么了?是不是又想起你妈妈了?”
苏砚点了点头,拉着姜瑶走进客厅,把病例和照片放在她面前:“你看,这是我妈妈2022年的病例,这个叫周乐乐的孩子,症状和小宇一模一样,床头放的路由器,和小宇家的是同款,都是康泰电子的KT-2022型号!”
姜瑶拿起病例和照片,仔细看了一遍,脸色瞬间变得严肃:“这么巧?这绝对不是巧合!你妈妈当年肯定是发现了这款路由器的问题,才被顾母陷害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