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老工业区的风裹着铁锈味,卷得仓库外的橙红色警戒线簌簌响。林薇薇站在警戒线后,双手攥着衣角的力道几乎要把布料掐破,袖口下露出道浅疤——是当年烧仓库时被火星烫的。她往前凑了半步,声音发颤却咬得很实:“就是那台盖帆布的冰柜,顾曼琴烧仓库前,特意让我掀开帆布看,说‘里面的铁盒必须烧化,连纸片都不能剩’,她还说……要是留一点痕迹,就让我弟弟在学校待不下去。”
两名警员立刻拎着工具包上前,帆布上积的灰被风一吹,呛得人直咳嗽。掀开帆布的瞬间,绿色冰柜壳露出大半掉漆的痕迹,柜门上的锁扣锈得死死粘在一起,像是被刻意封过。警员蹲下身,先用砂纸磨掉锁芯上的锈,再用细铁丝小心挑着锁孔,手滑了两次,铁丝卡在里面,他额头冒了汗,最后用尖嘴钳夹出铁丝,调整角度重新试探,“咔嗒”一声脆响后,柜门猛地往外弹开——里面没有半分寒气,只有个巴掌大的银色铁盒躺在底层,盒身沾着未干的水珠,滴在水泥地上晕开一小片湿痕,侧面刻着的“苏”字在手电光下晃得人眼热,笔画里还嵌着点暗红色,像是朱砂的痕迹。
“赵队,找到铁盒了!”警员的声音带着兴奋,戴乳胶手套的手小心翼翼地托起铁盒,入手冰凉的触感让他下意识放慢动作,“盒身的‘苏’字和苏砚医生说的‘陪嫁铁盒’特征完全对得上,而且这铁盒的锁是老式弹子锁,和苏医生描述的一致!”
赵警官快步走过去,手电光顺着“苏”字的笔画移动,指尖在盒盖边缘摩挲:“小心撬开,别用蛮力,里面的东西可能是关键证据。”另一名警员拿出小号螺丝刀,轻轻顶住锁芯,一点点转动,弹子锁“啪”地弹开,盒盖掀开的刹那,一叠泛黄的纸页露了出来,最上面那行字让所有人屏住呼吸——“康泰KT-2022路由器辐射检测记录,2021.10.05”,字迹娟秀,“康”字右边还加了个小一点,正是苏清婉医生写诊疗笔记时的标志性习惯,苏砚小时候学写字,还总模仿这个小一点,被母亲笑着说“画蛇添足”。
“快联系苏砚!让她和顾晏辰过来辨认!”赵警官的声音透着难掩的急切,技术员已经蹲在地上,铺好证物袋,小心地翻开笔记。纸页边缘还留着整齐的折痕,像是被人反复整理过,有些页面上还沾着淡淡的艾草香——是苏清婉常用的书签味道。越往后翻,字迹越清晰,每一页都详细记着患儿的姓名、年龄、初诊症状,甚至连“扎针时患儿怕疼,需先讲故事分散注意力”“家长担心副作用,需耐心解释针灸原理”这样的细节都写得明明白白。翻到最后几页,一行用红笔加粗的字迹突然跳出来:“2022.2.18,顾曼琴收康泰电子返点500万元(现金),无银行转账记录,附签字确认(见附件)”——下面压着张折叠的纸条,顾母潦草的签名清晰可见,“曼”字最后一笔的弯钩弧度很大,和之前康泰返点明细上的笔迹分毫不差,签名旁还留着个淡淡的指印,像是油墨没干时不小心按上去的。
中医馆里,苏砚刚把最后一份患儿康复档案——乐乐的“肌力恢复至4级”记录锁进铁柜,手机就震得发烫。“苏医生,快来仓库!找到铁盒了,里面有完整的诊疗笔记,最后几页有顾母收返点的记录,还有她的签名!”赵警官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时,她手里的搪瓷杯“哐当”砸在诊桌上,热水溅到手背,她没顾上擦,只顾着抓过搭在椅背上的外套,拉链拉到一半卡住,指尖因为紧张不停发抖。
“别急,我来。”顾晏辰早已抓起电动车钥匙站在门口,见她慌得手忙脚乱,上前帮她理顺拉链,指尖碰到她发烫的手背,又多叮嘱了句,“路上风大,戴好口罩,别着凉。”电动车往仓库冲的路上,风从耳边呼啸而过,苏砚的脸贴在顾晏辰的后背,能感受到他稳稳的心跳。她脑子里全是母亲生前的模样——每次整理笔记时,母亲总会把铁盒放在书桌最显眼的位置,垫着块蓝布,说“这铁盒是你外婆给我的陪嫁,里面装着比钱更重要的东西”,原来竟是这本记录了17个患儿诊疗真相的笔记。
赶到仓库时,笔记正摊在临时搭建的证物台上,盖着透明的防尘罩。苏砚快步走过去,戴着手套的手指轻轻贴在防尘罩上,眼泪没忍住砸在罩面,晕开笔记上“苏清婉”三个字的倒影。她指着笔记某一页的空白处,那里画着个歪歪扭扭的笑脸,线条还带着孩童的稚嫩:“这是我小学三年级帮妈妈整理笔记时画的,当时她笑着说我‘破坏公务’,却没舍得把这页撕掉……”她的指尖划过纸页,能摸到母亲写字时用力留下的凹痕,某一页还沾着点细小的棉絮,“这是妈妈用的棉纸书签,她总说棉纸软,不会刮坏纸页。”
顾晏辰凑到证物台旁,从口袋里掏出手机,调出之前拍的康泰返点明细照片,将屏幕凑到笔记旁:“你们看,顾母签名的起笔角度、收笔力度完全一致,连‘琴’字下面的‘今’字,撇画都偏短。”他顿了顿,又指向签名旁的指印,“这个指印的大小和顾母的手型吻合,技术队可以提取指印纹路,再对比她之前在顾氏的入职资料,就能确认是不是她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