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既往:错作 "一如继往"
金榜题名:错作 "金榜提名"
滥竽充数:错作 "滥芋充数"
看到 "蛛丝马迹" 被写成 "蛛丝蚂迹" 时,她突然想起去年农业局那份虫害防治报告。如果连成语都写错,会不会让人质疑数据的严谨性?这个念头让她打了个寒噤,连忙翻出那份报告核对,幸好专业术语没出错。但这也让她更加坚定了整理这份合集的决心,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能放过。
三、形近字混淆类
晨光透过百叶窗在桌面上投下斑驳光影,像一道道金色的条纹。季秋水对着放大镜辨认 "己、已、巳",这三个字的细微差别在放大镜下清晰可见,但在公文里却常常被混用。这三个字在各类请示文件里出现的错误,足够装满整个档案盒。
自己(己):常错作 "自已"(已)
已经(已):常错作 "己经"(己)
以逸待劳:"待" 错作 "代"
度假村:"度" 错作 "渡"
重叠:"叠" 错作 "迭"
粗犷:"犷" 错作 "旷"
档案:"档" 错作 "挡"
妨碍:"妨" 错作 "防"
松弛:"弛" 错作 "驰"
潦草:"潦" 错作 "缭"
羸弱:"羸" 错作 "赢"
精粹:"粹" 错作 "萃"
蛰伏:"蛰" 错作 "蜇"
针砭:"砭" 错作 "贬"
迁徙:"徙" 错作 "徒"
修葺:"葺" 错作 "茸"
哺育:"哺" 错作 "浦"
玷污:"玷" 错作 "沾"
狙击:"狙" 错作 "阻"
校对:"校" 错作 "效"
最危险的是份安全生产文件,把 "销毁" 写成 "消毁"。"销" 有熔化金属之意,比 "消" 更显彻底。季秋水在科室会议上敲着桌子,语气严肃:"少写一撇,可能让过期化学品处理方案留下漏洞!" 她知道,安全生产无小事,一个错别字就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
四、专业术语类
周三下午的阳光斜斜切进档案室,空气中漂浮着细小的尘埃,在阳光的照射下舞动。季秋水蹲在铁皮柜前翻找旧文件,柜子里的文件散发着纸张特有的陈旧气味。2019 年那份脱贫攻坚报告里,"建档立卡" 被写成 "建挡立卡",她摸着纸页上凹凸的字迹,想起当时全县干部下乡核对信息的场景,每一个数据都凝聚着大家的汗水,可不能因为一个错别字而影响了整个工作的严谨性。
行政村:错作 "行政村"
集体经济:错作 "集体经剂"
招投标:错作 "招投票"
耕地红线:错作 "耕地红钱"
五险一金:错作 "五险一金"
权责清单:错作 "权职清单"
供给侧:错作 "共给侧"
区块链:错作 "区块连"
放管服:错作 "放管浮"
双随机:错作 "双随几"
一窗受理:错作 "一窗受礼"
最多跑一次:错作 "最多跑一此"
河长制:错作 "河常制"
林长制:错作 "林常制"
碳达峰:错作 "碳达锋"
碳中和:错作 "碳中合"
乡村振兴:错作 "乡村振新"
基层治理:错作 "基层治里"
民生实事:错作 "民生实事"
优化营商环境:错作 "优化营上环境"
最让她后怕的是份向上级报送的财政报告,"结余" 写成 "节余"。虽然只是偏旁之差,但在审计时可能被误解为刻意隐瞒资金流向。她特意把这份文件放进 "惊悚案例" 文件夹第一页,用红色的标签做了醒目的标记,提醒自己和同事们时刻注意。
五、量词与介词类
季秋水的办公桌上渐渐堆起分类整理的文件夹,每个夹子侧面都贴着醒目的标签,有 "高频易错字成语误用 专业术语错用" 等。量词误用专辑里,"一宗土地" 错作 "一踪土地" 的案例被红笔圈了三次,足以见得这个错误出现的频率之高。
一幅对联:错作 "一副对联"
一场雨:错作 "一阵雨"(特定语境下)
关于:错作 "对于"(引出关涉对象时)
对:错作 "对于"(引出动作对象时)
按照:错作 "按昭"
截至:错作 "截止"(后接具体时间)
一个会议:错作 "一了会议"
一项政策:错作 "一条政策"
一件实事:错作 "一桩实事"
一场活动:错作 "一回活动"
一股力量:错作 "一束力量"
一片心意:错作 "一份心意"
一批物资:错作 "一披物资"
一阵掌声:错作 "一片掌声"(特定语境下)
为了:错作 "为着"(公文语境中)
由于:错作 "由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