嵬名德寿使团成员面面相觑,额头渗出冷汗。
他们深知大宋如今的军事实力,北伐大捷的消息早已传遍天下,金人尚且不是对手,何况兵力远不及金国的西夏?
若是真将大宋惹恼了,倾国之力来攻,西夏危矣。
嵬名德寿只得苦笑着说道:“王侍郎言重了,此事重大,非我等能够擅自决定,容我等回去,请示我国皇帝陛下再能决定。”
王伦冷哼一声,没有继续纠缠土地问题,而是话锋一转,又抛出了一个更具战略意义的条件:
“贵国请旨之际,不妨也带去我大宋的要求,我大宋愿与西夏签订攻守同盟之条约,让贵国彻底倒向我大宋,与金国断绝一切贸易往来,并且在我大宋与金国交战之时,贵国需出兵相助,共击金贼!”
这个条件,彻底揭示了大宋对西夏的定位。
不再是边缘小国,而是大宋对抗金国的战略盟友。
西夏必须在大宋和金国之间做出明确的选择。
谈判陷入了僵局,双方僵持不下。
嵬名德寿使团回去后,紧急将大宋的严苛条件传回西夏兴庆府。
其实,也只是做个样子罢了,就好比销售说上楼找经理要底价,其实只是去抽根烟。
早在西夏使臣来大宋之前,西夏皇帝李乾顺便已经预感到此行不会轻松。
大宋北伐的胜利,对西夏而言,既是机遇,也是巨大的威胁。
金国已然衰落,大宋雄踞北方,成为无可争议的地区霸主。
西夏必须调整自己的战略,否则很可能成为下一个被大宋清算的目标。
因此,李乾顺在派遣嵬名德寿出使时,便已经秘密授予了他一个谈判底线,为了西夏的生存和发展,一切皆可商议,包括割让部分土地,只要能换取大宋的认可和边境的安宁,避免兵戎相见。
至于断绝与金国的往来,甚至联宋攻金,只要利益足够,也不是不可接受。
经过一番内部的紧急磋商和权衡利弊,西夏最终选择屈服于大宋的强大压力和战略要求。
毕竟,与金国合作,西夏从未真正获得过尊重和实惠,反而屡屡被金人敲诈勒索。
而大宋如今展现出的力量和对旧土的坚持,让李乾顺明白,硬抗绝无生路,唯有顺应大势,方能求得一线生机。
数日后,双方再次坐上谈判桌。
这一次,西夏使臣的态度明显软化了许多。
经过一番激烈的拉扯后,最终,大宋与西夏达成了一系列协议。
《大宋与西夏永固和好之盟》主要内容如下:
领土归还:西夏承认河州、兰州等七县之地为大宋固有疆土,并承诺于三个月内,分批撤出驻军,将完整疆域交还大宋。
大宋将派员接收,并保障当地百姓生命财产安全。
叛将引渡:西夏承诺立即逮捕并引渡所有投奔西夏的宋朝叛将,包括但不限于曾投靠伪齐政权的原宋将,交由大宋依法处置。
断绝金盟:西夏正式宣布与金国断绝一切军事同盟关系,废除所有与金国签订的带有军事性质的条约。
西夏不得再向金国提供任何形式的军事援助、物资供给或情报支持。
边境贸易:大宋与西夏恢复边境贸易。
开放口岸:双方共同协商,在大宋的横山寨、镇戎军,以及西夏的灵州、韦州等地设立常态化边境互市口岸。
贸易商品:大宋将向西夏出口丝绸、茶叶、瓷器、药材、食盐、铁器等民生及战略物资;
西夏则向大宋出口马匹、羊毛、皮草、珍稀药材及少量特色矿产。
税率规定:双方互市贸易,征收税率定为百分之三,以示优待,并由两国官员共同监督。
安全保障:双方承诺保障边境贸易的商队及人员安全,严厉打击走私和盗匪活动。
战略互助:若大宋与金国发生战事,西夏需在大宋指定时间、地点,派遣至少三万兵马,配合大宋行动,共击金国。
大宋承诺在战后给予西夏相应的物资补偿。
文化交流:双方同意加强文化交流,可互派学生、学者进行学习交流,增进两国人民的了解与友谊。
......
当大宋与西夏的盟约条款呈现在崇祯帝的御案之上时,他逐条审阅,龙颜大悦。
这份《大宋与西夏永固和好之盟》不仅为大宋收复了被西夏侵占的河州、兰州等失地,惩治了叛将。
更重要的是,成功将西夏从金国的阵营中拉拢过来,使其成为对抗金国的战略棋子。
这不仅大大减轻了大宋西北边防的压力,也进一步孤立了金国,为大宋未来的战略布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好!王伦不负朕望!”崇祯帝看完盟约,忍不住赞叹道。
此份盟约对大宋而言意义非凡,是继北伐大捷后,在外交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胜利。
这意味着,大宋的战略纵深进一步扩大,也为未来的全面对金战争创造了更为有利的局面。
不过,崇祯很清楚,逼西夏的臣服只是手段,金国才是大宋真正的首要敌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