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安县令的进士名次据说有争议,殿试后,这安县令被其中两位阅卷官认为是状元之才。
但是不知道怎的,官家看过他的文章后把他评为了第四,也没留在京城做官,快一年了才被下放来洛南县做知县。
虽是京城人,却不嫌弃洛南县这小地方的老百姓。
来的路上还救了城外村里的小孩,到了洛南县审了一桩冤假错案,是个人人称赞,心系百姓的好县令。
里正找了认识的孔目进衙门禀告,很快衙役出来将那拐子二人组押了进去,又有衙役将拉胖子的牛车引到侧门。
关键的几人云芽,李桐儿,族长和里正也被叫进去准备审案子,麦大江和几个汉子只能在外面等。
由于那孔目私下问了具体情况,考虑到两个女子被拐名声会有影响,县令也没有开堂审理两个女子,先关上衙门,询问二人当时的情况与细节。
县里的人看到衙门关上就知道没有热闹可以看,纷纷散开,还有那实在好奇的在等待。
待审完李桐儿和云芽,安县令得知。
在拐子要抓她时,村里的一群汉子救她才误杀胖子,且属于正当对抗,并非恶意杀人,当场便告诉麦氏族人无罪。
而后开了县衙门,审两个人贩子,开始瘦子和老三还在狡辩说他们只是伢人。
但是里正和族长极力辩解,且这二人本就没有见过云芽和李桐儿的家人,胖子也没有伢人记录。
衙门里还有人认出这二人和地上的胖子从前就在城里小偷小摸过,更是令他们拐人的事实增加可信度。
老三为了脱罪,说出是李桐儿的亲娘雇佣他们绑人。
这使得拐子拐人又变了性质,就在众人不解时候,李桐儿的大哥李磊来了,说出了李桐儿、李磊和亲娘之间的恩怨纠葛。
原是李磊下山回了家听马老太讲的事情始末,马上联想到桐儿被拐可能与亲娘马氏有关,急忙赶到县里。
且说这李磊与李桐儿的亲娘马氏和他们的奶奶同出一族。
李桐儿刚出生没多久,李父得怪病后,小马氏就和从前认识的货郎勾搭上了。
李父去世后,小马氏得到马氏大部分族亲的支持,改嫁货郎。
出嫁前偷偷拿走了李家剩下的银两做陪嫁,丝毫不管自己生的两个孩子没了银子是否能活。
这小马氏嫁给了宋货郎没几个月生下一个女儿,有人曾传这二人没成亲之前就有首尾。
后来宋货郎拿着小马氏带的陪嫁银子,租了商铺,又买了好几个铺子,生意越做越大,马氏又生了儿子,渐渐的也就没人再说这样的话了。
且说这宋货郎生意越做越大,却也是越做越难做。
想要让自家生意更上一层楼,就把主意打到了本地大商贾刘家。
要高攀不上刘家,但不得法门。
无意听说刘家旁支有一个身体孱弱的男孩不好定亲,便找上门,巧舌如簧的给女儿定了娃娃亲。
靠着这份姻亲关系,宋货郎的生意也越发好了起来,家中甚至开始买丫鬟小厮侍候,十多年来日子那叫一个越过越好。
谁知刘家儿子这两年身体越发虚弱,甚至出现闭气之症。
刘家这些年大大小小的神医大夫都请过,偏门左道土方子也用了不少,年年给道观捐香火,也挡不住现在他家这独子身体越来越差。
实在无法,刘家想起了这门亲事,想要让宋货郎的女儿提前几年嫁进门冲喜。
小马氏后生的这个女儿,在儿子出生前也是宋货郎宠爱着长大的。
宋姑娘听说了那刘家小子现在的身体情况后越想越害怕。
找到小马氏哭闹不停,深怕自己嫁过去之后没多久就成寡妇,或者被刘家迁怒成了寡妇还不算,要被迫陪葬。
小马氏疼爱这个女儿,毕竟这女儿从小就养在自己身边,想着去找宋货郎商量不同意提前进门冲喜,或者拖一拖,说不定那刘家小儿子就先死了。
但是宋货郎却不愿意,本就是他们高攀刘家旁支。
这些年没少因为这层关系和刘家做生意,吃了不少好处,才能有如今的家业,自是不愿意放弃刘家这个高枝,若是因为这事结亲不成反结仇,那可得不偿失。
刘家听说小马氏不想嫁女冲喜后态度也强硬,一定要宋姑娘快快嫁进来。
小马氏心疼这个自己从小养到大的女儿,就想起给前一任丈夫生的却没养过几天的女儿李桐儿。
盘算一番和自己的郎君说了这个女儿,想着岁数差不多,刘家也没见过他家女儿可以替嫁。
反正李桐儿过一年也要出嫁,嫁的无非就是山野村夫,哪里有刘家能使奴唤婢的富贵,不过就是冲喜,谁冲不是冲,还是便宜李桐儿了。
小马氏想要在自己身边多年的亲女逃出火坑,宋货郎则是想若能成功,说不定还能送自己的女儿去攀附更好的门第,据说那知县还没娶妻,也没个妾室。
夫妻二人一拍即合,当下第二天小马氏就坐着马车按着记忆中的路找到了李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