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大唐解不出这三道难题,必然有损天朝上国的威严与体面,届时对方再旧事重提,自己将更难拒绝。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不悦,沉声道:"既如此,朕便准你所请。赞誉阁下,请出题!让我大唐群臣,领教吐蕃智者的难题。"
于是,那在历史上留下浓重一笔的三道着名难题,依次呈现于大唐帝国的权力中枢:
第一题,九曲玉珠。当那颗内部孔道千回百转、肉眼根本无法窥视其路径的宝玉,以及那根柔软无比的丝线呈上殿时,满朝文武皆围拢观看,面面相觑。
那玉珠内部结构之精妙,丝线之绵软,使得常规方法全然无效。几位大臣尝试以细如发丝的金属探针引导,有人欲借蜜蜡之黏性拖拽,皆因那孔道过于曲折复杂而失败。
禄东赞静立一旁,神色平静,等待大唐群臣的解答。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殿内气氛逐渐凝重,却无人能想出可行之法。
第二题,辨认百对母子马。当数百匹毛色相近、体型相仿的马匹被驱赶至殿前广场,嘶鸣声此起彼伏,群臣指指点点,却无人能提出有效的辨识方法。
有大臣建议观察马匹间的亲昵举动,有人提议查验马蹄印记,但面对如此庞大的马群,这些方法都显得徒劳。禄东赞默默观察着大唐君臣的反应,始终保持着得体的沉默。
第三题,分辨巨木首尾。两根长短、粗细几乎完全一致的巨大圆木被抬上殿来,木质纹理也十分相似。群臣围着巨木仔细端详,敲击听声,测量比较,却始终找不出可靠的区分方法。有人提议查看年轮,有人建议观察树皮,但在如此巨大的圆木上实施这些方法都困难重重。禄东赞依旧静候一旁,等待大唐智者的答案。
三道难题高悬,大唐满朝文武,包括那些以才学智谋着称的学士谋臣,竟无一人能在当场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禄东赞虽面色依旧保持着恭敬,但眼眸深处,难免闪过一丝难以掩饰的自信。
他再次向御座躬身,声音平和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笃定:"陛下,三道小题已出。天朝地大物博,人才辈出,外臣静候佳音。若大唐无人能解,还望陛下念在我主求亲之诚心,应允和亲之请。"
殿内气氛凝重到了极点。李世民脸色微沉,放在龙椅扶手上的手指微微收紧。
群臣窃窃私语,面露难色,却无人能在此刻挺身而出,解开这些看似简单实则精妙的难题。就在这尴尬的时刻,一直静观其变的赵国公长孙无忌,眼中倏地闪过一道精光,他整了整衣冠,越众而出,步履沉稳地走到殿中,向着御座朗声奏道:
"陛下!吐蕃赞誉所出之题,确实精妙。然和亲之事,关乎公主终身之福祉,更关乎我大唐之国体尊严,实不可因一时之智巧较量而轻许。
况且,"他话锋陡然一转,语气变得无比郑重,"臣斗胆启奏,小臣犬子长孙冲,与长乐公主殿下自幼一同长大,青梅竹马,情谊深重。臣恳请陛下将长乐公主殿下下嫁犬子冲儿!如此,既可成全一对璧人,使其长留长安,承欢于陛下与皇后娘娘膝下,亦可彻底了却此番和亲之议,岂非两全其美?"
此言一出,满殿皆惊!这无疑是给了李世民一个绝佳的台阶。
李世民深深看了长孙无忌一眼,目光中闪过一丝了然,顺势对禄东赞道:"赞誉阁下,非是朕不愿成全吐蕃之美意,实是朕与皇后,早已属意内侄长孙冲。父母之命,岂可因外事而更改?还望赞誉体谅朕身为父亲之心。"
禄东赞万万没料到半路会杀出个长孙无忌,眼见事已不可为,只得强压下心中失望,恭敬应下。
退朝之后,李世民回到后宫,心中却并无多少轻松快意之感。吐蕃的难题虽被长孙无忌机智地用"家事"化解,但终究是让对方在智慧较量上占了上风。
他负手立于殿阁窗前,望着窗外长安城的万家灯火,思绪翻腾。他想起了那平坦如砥的新路,想起了那神奇的报纸,想起了杜家村里那些层出不穷的新奇事物……
"玄龄,"他忽然开口,唤住了正欲悄声退出殿外的房玄龄,目光深邃,"随朕更衣,再去一趟杜家村。朕倒要亲自去问问杜远那小子,对今日吐蕃赞誉所出的这些'难题',他……可有何看法?"
夜色渐浓,两骑快马悄然出了宫城,直奔杜家村而去。夜风扑面,却吹不散李世民心头那股莫名的期待。他隐隐有种预感,或许,在那座小村庄里,正藏着能让大唐在面对四方来使时,更加底气十足的答案。
喜欢老李,你想屁吃了!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老李,你想屁吃了!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