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呢?许尔和躺在床上,眉头紧皱,心中充满了疑惑和无奈。他的脑海里不断回想着前几日回乡探亲的情景,尤其是去寺庙里见大哥和自己次子的那一幕。
那天,天空下着蒙蒙细雨,整个世界都被一层薄薄的雾气所笼罩。许尔和撑着一把油纸伞,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缓缓前行。一路上,烟雨朦胧,仿佛给他的行程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当他走到寺庙前时,雨突然停了,天空也渐渐放晴。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寺庙的屋顶上,给这座古老的建筑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许尔和心中一喜,他觉得这是个好兆头,预示着他这次回乡探亲将会顺利圆满。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许尔和踏入寺庙山门,那一座四柱三门的高大牌楼立刻映入眼帘。牌楼气势恢宏,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穿过牌楼,便是天王殿。
天王殿牌坊前,有一对巨型石狮,威风凛凛地守卫着这座寺庙。殿外墙上,镶刻着“东晋古刹”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显示出这座寺庙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走进天王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弥勒佛。弥勒佛笑容可掬,人称笑佛。他的肚子圆滚滚的,仿佛能容纳世间万物。弥勒佛旁有一副对联,上联是“大肚能容,了却人间多少事”,下联是“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这副对联生动地描绘了弥勒佛的形象和他所代表的宽容、乐观的精神。
在弥勒佛的两旁,塑有四大金刚,也就是俗称的四大天王。这四大金刚形象高大逼真,栩栩如生,他们手持不同的法器,分别代表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四大金刚的存在,意在看守山门,保护寺庙的安宁。
许尔和站在天王殿中,凝视着这些佛像和对联,心中感慨万千。他本以为这次回乡探亲会是一次愉快的旅程,却没想到事情会发展成这样。他不禁感叹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难料。
许尔和缓缓地行走在殿内的石板大道上,他的步伐轻盈而稳健,仿佛生怕惊扰到这片宁静的圣地。大道两旁,屹立着一座座历代高僧的石刻像,它们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有的双目紧闭,宛如沉浸在深深的冥想之中;有的则双手合十,虔诚地礼佛,仿佛能感受到他们内心的宁静与慈悲。
而在殿内的正中央,一尊足有十余人高的鎏金巨佛静静地伫立着。这尊巨佛端坐在莲台之上,全身散发着耀眼的金光,那光芒如同流淌的黄金一般,将整个大殿都映照得通透明亮。巨佛的目光似乎微微低垂,仿佛正慈悲地俯视着芸芸众生。
许尔和慢慢地走到巨佛脚下,突然间,一缕温暖的阳光透过殿顶的缝隙,如同一道金色的瀑布般洒落在他的脸上。他不禁抬起头,仰望着那尊巨佛。在这一刻,金光、日光和佛光交相辉映,形成了一种令人陶醉的景象,让他有那么一刹那的恍惚。
他凝视着巨佛的眼睛,那双眼睛静谧而深邃,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慈悲。就在他与佛目的对视中,心中突然微微一跳,一股莫名的感动涌上心头。他不由自主地双手合十,低下头,轻声念诵起阿弥陀佛,然后长叹一声:“大哥,你写信让我归乡,到底有何事呢?”
然而,就在他话音未落之时,一声浑厚而平和的声音从他身后响起:“阿弥陀佛,施主,请叫我慈山。”许尔和猛地转过身,只见一位英俊潇洒、身穿麻布长袍的僧人正双手合十,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低头对他致以敬意。
“你...”许尔和见到自己的大哥,激动之情难以言表,然而,他刚刚吐出一个字,便被这位大和尚那犹如利箭般的眼神示意给打断了。
慈山法师和声说道:“施主,请随我来。”说罢,慈山法师宛如一座沉稳的山岳,头前带路,随后迈着大步,如同疾风般随僧侣进入宽敞的大殿。
推开那高逾十人的厚重殿门,眼前的景象犹如一幅绚丽的画卷,霎时让人屏住呼吸,仿佛置身于梦境之中,竟然不敢发出一丝声响。
殿中央,一株参天古槐宛如一位顶天立地的巨人,巍然矗立。它的枝叶繁茂,犹如一顶巨大的绿伞,笼罩着四方,根系盘结错落,恰似龙腾虎跃,雄浑有力,透露出历经千年风霜的苍劲与古拙。
古槐四周,供奉着一百零八尊罗汉像,或怒目圆睁,犹如威猛的雄狮,威震八方邪祟;或慈眉善目,恰似慈悲的菩萨,静观众生的悲欢离合。
枝头悬挂着数十盏金灯,那精雕细琢的铜叶交错嵌合,宛如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烛火在微风中摇曳,映衬出罗汉像庄严肃穆的神采。
每尊罗汉像前皆放置着一只莲花形香炉,炉中烟气袅袅升腾,如同一股股轻烟,悠悠地飘向天际,那沉香的幽香,让人的心中不禁生出一股清净与祥和之意。
古槐之下,只见一位僧人端坐如山,身披的锦斓袈裟,犹如天边的彩霞,绚丽夺目。袈裟上绣着云纹莲花印,那金色的边,银色的线,闪烁着内敛而庄重的光芒。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