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过多久,网上就开始出现关于这件事的报道。一家名为 “都市热点快报” 的媒体,率先发布了一篇标题为 “汪氏集团员工加班摔伤,公司拒认工伤,反诬员工偷盗” 的文章。文章中只截取了王秀兰和张鹏母亲在公司门口哭闹的片段,以及两人诉说 “遭遇” 的内容,对李磊和张鹏偷盗的事实只字未提,还刻意放大了两人受伤的照片,字里行间都在暗示汪氏集团仗势欺人。
紧接着,又有几家媒体跟风报道,标题一个比一个夸张 ——“汪氏集团冷血无情,员工工伤被辞退,家属维权遭驱赶”“揭秘汪氏集团黑幕:压榨员工成常态,工伤赔偿是奢望”。这些媒体不仅没有向汪氏集团核实事情的真相,反而还对王秀兰和张鹏母亲提供的 “证据” 深信不疑,甚至添油加醋地编造了一些子虚乌有的情节,比如 “汪氏集团经常强制员工加班,不给加班费”“之前就有员工工伤被公司开除” 等。
“都市热点快报” 的记者刘辉在写这篇报道的时候,其实已经收到了汪氏集团提供的监控录像和情况说明,但为了博取流量,他故意忽略了这些关键信息。他对着同事炫耀道:“你看这个标题,肯定能火!现在的网友就喜欢看这种大企业欺负人的新闻,只要标题够吸引眼球,内容真假根本没人在意。”
同事有些担忧地说:“刘记者,你这样会不会不太好?万一汪氏集团追究起来,我们可是要负责任的。”
刘辉满不在乎地摆摆手:“追究什么?我们只是报道了家属的说法,又没说这是事实。再说了,等他们反应过来的时候,我们的点击量早就上去了,到时候大不了发个澄清声明,有什么大不了的。”
同事张敏皱着眉,手指在键盘上悬停,迟迟没敢敲下发布键,“可家属说的话连基本的时间线都对不上,昨天晚上明明是凌晨两点多出事,他们却说李磊是‘加班到深夜十点’,这一改动不就是故意引导大家觉得是公司强制加班导致的意外吗?我们要是这么发出去,算不算帮着造假?”
刘辉从座位上站起来,走到张敏身后,伸手点开文档里的标题,用鼠标把 “拒认工伤”“反诬偷盗” 这几个字标成红色,语气里满是不屑:“什么造假?这叫‘优化表述’!你以为网友会去查时间线?他们只看‘加班’‘受伤’‘大企业欺负人’这几个关键词。你把时间改成‘深夜十点’,再加点‘同事说李磊最近天天被要求加班’的模糊表述,这不就显得汪氏集团更冷血了?流量不就来了?”
张敏咬了咬嘴唇,还是有些犹豫:“可汪氏集团给的监控录像里,清楚拍到李磊和张鹏撬展柜的动作,连他们背包里露出的设计原稿边角都能看见,我们完全不提这些,会不会太刻意了?”
“刻意才好!” 刘辉猛地拍了下桌子,声音都提高了几分,“就是要让大家觉得汪氏集团在藏着掖着!我已经想好了,在文章里加一段‘据知情人透露,汪氏集团连夜修改监控系统,原始录像已被销毁’,再配张模糊的监控设备照片,谁能分辨真假?” 他说着,从手机里翻出一张上周采访其他公司时拍的监控室照片,“你看这张,稍微调暗点色调,说是汪氏集团的监控室,没人会怀疑。”
张敏看着刘辉熟练地摆弄照片,心里一阵发寒:“可这都是编造的啊!万一知情人出来辟谣怎么办?”
刘辉嗤笑一声,坐回自己的座位,点开后台的流量数据报表,指着上面不断上涨的同类新闻点击量:“辟谣?等有人辟谣的时候,我们的文章早就传遍全网了!你看上周那家食品公司的新闻,明明是消费者自己储存不当导致食品变质,结果有媒体写‘食品公司生产过期产品’,哪怕后来澄清了,网友记住的还是那个负面标题。我们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只要能在 24 小时内冲上热搜,后面的澄清根本没人看。”
他顿了顿,又拿起桌上的咖啡喝了一口,语气变得更加随意:“再说了,就算汪氏集团真要追究,我们就把责任推给‘信息来源有误’,再让编辑部发个不痛不痒的更正声明,最多就是删稿了事,能有什么损失?可要是这篇文章火了,这个月的绩效奖金、季度评优,不都是我的?你跟着我一起做,到时候也能分点好处。”
张敏看着刘辉眼里闪烁的利益光芒,终于明白他根本不在乎新闻的真实性,只把这当成获取流量和利益的工具。她还想再说些什么,刘辉却已经抢过她的鼠标,直接点了 “发布” 按钮,嘴里还念叨着:“别磨磨蹭蹭了,现在是流量高峰期,晚一分钟就少好几万点击量。你等着看,明天早上这篇文章肯定能上热搜前二十,到时候主编还得夸我们会做事!”
发布成功的提示弹出来时,刘辉立刻掏出手机,开始在各个社交平台转发这篇文章,还特意配上 “汪氏集团究竟藏了多少秘密?# 员工工伤维权难 #” 的话题标签。他刷新着页面,看着评论数从几十条快速涨到几百条,脸上渐渐露出得意的笑容,完全没注意到张敏投来的失望目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