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叔,你们这边怎么样?”陆羽来到农庄。
“少爷,夫人,大家伙看过了,这边地势稍微高些,水来的快,去的也快,清理掉一些叶片枯黄的秧苗就行,但是今年肯定要减产。”常二指着一片稻田说道。
“大家伙这两天辛苦了,回头一人先领一袋粮食,外面米面太贵,就没必要去凑热闹,把钱省一省。”
王氏说的轻描淡写,四周的随从、长工激动的热泪盈眶,纷纷跪地感谢夫人仁慈。这一处田庄土地肥沃,离宅子近,一直是府上的口粮田,所以没有租给佃农种,一直是自家种植。
趁着有功夫,陆羽又教了秦石兄弟俩一些功课,督促这些时日多多练习,不要偷懒。
看着田中稀稀疏疏的秧苗,他忧伤万分:“今年要是朝廷不减免赋税,那些自耕农又要倾家荡产。这产量能吃饱肚子就不错了,哪儿还有能力交税?”
“你小子估计是忘了,咱家也是要交税的。家中可没有举人、进士减免赋税,该交的税一个都少不了。”王氏斜眼看着儿子,意有所指。
“额,娘你别这样看着我,儿子明白,一定会好好读书,争取考个秀才、举人!”
“这还差不多,不过咱家田庄不多,主要收入都是商铺,你也不要太在意。估计大嫂今年损失就比较大,她们手上田庄不少,有人要着急咯。”
哎,这个娘亲,看到大伯母吃亏这么高兴。
“娘亲,这些粮食你有什么打算?”
“我?你娘可以不想拿出去买,咱家不做那个恶人,丧良心。这批粮食是你让囤积的,那就交给你处理,娘就不过问了。”
“好勒,谢谢娘。嗯,我打算把这批粮食拿去交换一些荒地,再花钱购买一些水田,将咱家的这几块农庄连起来,到时候准备搞一些种植试验。”
陆羽犹豫片刻,还是决定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让王氏参考参考,毕竟自己对这个王朝还很陌生,具体的规则还是不太清楚。
“额,你要那么多荒地干什么,费心费力还没有收成,到时候你自己种?有这个功夫你还不如好好读书。”
“反正便宜,而且也没有什么赋税,再说不是还有娘亲帮我看着吗?”
“好,既然答应随你处置,那就依你,我们事先说好,重心还是读书!”
“放心娘,我就动动嘴,偶尔抽空过来看看,大部分时间我还是准备去扬州静心读书,早日中举。”
一上午,母子二人又去了其他几处租赁出去的田庄。减产不可避免,看到佃农愁眉苦脸,满身泥土。王氏于心不忍,答应等到收成的时候,酌情减免租金。
州城郊外,流民被强制要求清洗自身,只有检查合格后,才能喝到粥。同时周边有了一些简易的棚子遮阴,地面清理过,还有石灰的痕迹。官差轮流巡视,一旦有人闹事,不听指挥,直接拖走,下场可想而知。
工房长吏正在指挥民夫挖坑,旁边还有一些人在仔仔细细地洒着石灰。
州衙,知州邱大人端坐主位,同知、判官及各房主事等都在。
“诸位都在,城外流民越来越多,如今粮仓中存粮有限,支撑不了几日。一旦闹事,激起民变,我等到时日子都不好过,希望各位拿出个章程。”说罢眼神扫向四周。
“诸位有些在此,已经经营数年,想必各地情况比我清楚,现如今大家是一条船上的人,出了瘟疫、民变我跑不了,诸位也不能幸免。”
邱同冷冷地说,一点不留情面。下面这些人,和州里富户多多少少都有牵连,甚至有些自己就是大地主。只要他们能一人出点力,这点灾祸完全不是问题。关键是,他们中好多人,正等着粮食价格涨上去,方便大发横财。
到时,不仅可以大赚一笔钱财,还可以趁机收购更多的田地,买卖更多的人口。
底下众人,你看我,我看看你,都不说话。
“大人,您尽管吩咐,我等照办就是。”同知李伟上前回话,不管如何上官的话总要听,自己的前途还在他手上。
俗话说,铁打的胥吏,流水的官,他一个同知,只是个副手,万事没有决策权。说不定再过几年他就外调其他地方,没必要和知州大人对着干。
有人带头,下面的其他属官和胥吏也只好附和。
“好,有诸位带头,一定能度过这个难关。”邱鏸摸着胡须,乐呵呵地说道。
“回头通知城中富户,明天早上州衙集合,把意思传达一下,州府以平常市价高三成购买粮食,当然如果能平价卖更好。”
是夜,几处府邸中,都在密谋商量。
吏房主事孙兴已经干了十多年,在此地根深蒂固,势力最强大,手中存粮最多。
“东家真要将粮食卖给衙门吗?外面的价格已经翻倍了,往后估计还要涨啊。”
“知州大人的面子不能不给,今天他其实就是对我等说的。哼,卖,为什么不卖,但是卖多卖少,我们说了算。明天你和下面人交代下,让他们随便卖个三十石左右意思意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