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中,陈实功正在给天启朱由校把脉,魏忠贤忠心地站在一旁,他比谁都关心主子的身体,三皇子夭折,此时能依靠的只有眼前的皇帝。因为他得罪的人太多了,一朝天子一朝臣,没有了主子的支持他会死的很难堪。
京师的大臣们,此时还不知道皇帝生病的事情,依旧忙着保住头顶上的乌纱帽。三天后皇帝才悠悠醒来,苍白的脸色,瘦弱的身体,无不说明朱由校的状况不好。
可能是因为万历的缘故,他躺在床上的三天,朝廷依旧正常运转,似乎说明有他和没有他没什么影响。
清醒的朱由校看着偌大的宫殿是那么的无助,在位几年一件大事都没办成,自己就已经成了这样,还谈什么中兴大明。
这边太监魏忠贤,见到天启醒来,腿一软立马就跪了下去。不知是真哭,还是假哭,反正鼻涕眼泪一大把。
虚弱的天启皇帝抬起手臂,指着大伴,有气无力地说道:“你这是准备给谁哭丧呢?收起你的嘴脸,替朕处理事情去,朕还没那么快死。”
被骂的大太监,连续磕几个头,说道:“主子有恙,奴才犹如失了主心骨一样,不知做什么好。主子醒了,奴才这就去忙,不会让主子失望的。”
“你办事我放心,记住边关的粮饷不能断,那是大明的命根子。去吧,好好办差,朕不会亏待尔等的。”
等到一干太监离开,朱由校将陈实功叫到身边,很是郑重的问道:“陈爱卿,朕想知道实情,我还有几年?”
没有思考,老先生张嘴就说:“陛下多虑,能活多久取决于陛下自己。您只是虚弱,并没有疾病,需要的是静养。只要不在劳神,平常注意调理,可比肩太祖。”
至此陈实功师徒就开始轮流行走在皇宫中,为了体恤老先生,天启甚至每次都派轿子接送。如此殊荣,令这位从医多年的郎中,感恩戴德誓要帮助陛下恢复健康。
没几天,范阳又被悄悄的升了官——翰林院侍讲。
从这一天开始,他每日都要进宫,陪天启的同时也顺便汇报府上二皇子状况。
陆羽的奏折此时正在通政司不起眼的角落睡大觉,被人碰巧丢弃到待烧毁的一堆。没有朝廷的旨意,他只能守着金州,哪儿也去不了,不是以前的白身,可以自由出行。
只好带着手下官兵研究如何排兵布阵,将新式的火器发挥最大作用。其中金州本地出身的把总张盘,提出城破利用房屋等为掩体进行巷战的建议。此举让陆羽想到后世的城市攻坚战,城破并不意味着失败,相反只要有足够的枪和弹药,完全可以将整座城变成一个绞肉机。
但是考虑到明朝城池的大小,陆羽并没有完全生搬硬套,结合实际作出有效改动,针对性的练习。
当然光练不行,实战才是基础。因此盖海二州附近的八旗士兵就倒了大霉,有时只听见枪声,就应声而倒。夏季依靠水师舰队的灵活机动,辽东、辽西经常活跃着金州的士兵。
人少了打不过,人多了打不到人。最关键的是这伙明军,飘忽不定,根本不恋战。夺牛羊,毁庄稼,杀旗人一件不落,执行的相当彻底。士兵不足的皇太极,只能命令后金将士龟缩在城池或者堡垒,就连骑兵探子也不敢随便派出去,因为只要被发现十个有九个跑不掉。
沈阳城努尔哈赤,远征蒙古凯旋回来,算是暂时解决了大金粮食的短缺。可是守着富庶的盖海等地,却不能实现粮食的自给自足,这让不可一世的大汗十分的忧心,现在地盘大了,反而问题多多。
加之宁远之战的失利,深深打击到努尔哈赤,大金的未来在哪里。归来不久,又因连年征战,没了那股劲儿,没多久就患病。将国事托付给四大贝勒共同处理,于七月前往清河温泉疗养。
辽西
高第和袁崇焕自从宁远之战后,暗地里已经势同水火。东林党人见到可乘之机,秉承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开始暗地里拉拢袁崇焕,走投无路的他正好顺势下坡,依附于东林党的麾下。
不久便升正四品兵备副使,兼管宁前道事。
围绕宁远之战的对与错,朝堂上一直争论不休,导致善后的工作迟迟不能有效的开展。神仙打架,凡人遭殃,最后苦的只能是手底下的官兵,比如宁远士兵的粮饷极度不准时。
不过高第还是在阉党的支持下,继续执行收缩兵力的决策,以宁远为前头堡,沿途按照行军日程,布置兵力。并在山海关和宁远城之间,屯田耕种,同时将省下来的筑城经费用来新修水利和修路,解决宁远和山海关之间的交通和粮食问题。
此举得到顾秉谦和魏忠贤的认同,朝廷财政紧张,百姓赋税已经很高,不宜再加征辽饷。
八月
天启拖着虚脱的身子上朝,皇三子夭折的消息,这才被昭告天下,反应过来的朝臣发现当今圣上只剩一个病秧子皇子,而且也随时可能夭折。结合朱由校的身体,一时之间朝臣都把眼光看向那个座椅,有些人已经准备布局,下注其他人。
这一年信王朱由检16岁,天启皇帝下旨开始为他选妃,为出阁做准备。
京师的陆宅,府邸外围多了不少小摊小贩,而远在扬州府的泰州,老宅里多了不少眼带杀气的家丁。
陆羽看着手上各地的特科人员传来的密信,此时他知道的消息可能比那个坐在龙椅上的天启皇帝还要多。
天不怜大明,如此天灾人祸,不知道多少百姓要无家可归。困顿一隅的他只能望洋兴叹,顾头不顾脚,顾前就不能顾后。还好趁着这段时间,他有经历在泰州和金州开办学堂,传授实用主义哲学以及一些适合当下的马列哲学,特别是一些伟人的思想。
算算时间,努尔哈赤应该快死了,北方的起义也差不多应运而生,而天启皇帝的命运也到了关键的节点。朱由校的死和生,直接关系到陆羽后续的选择,因为他严重不看好未来的崇祯皇帝,一个当了17年的皇帝,居然换了19任首辅。
喜欢明末另类书生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明末另类书生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