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大队的门槛都快被踏破了!
沈棠每天忙得脚不沾地,嗓子都哑了。
但她毫无怨言。
她知道,自己的经验能帮助更多像红旗大队一样的穷村子,让更多人在冬天吃上新鲜蔬菜,让更多农民过上好日子,这正是她“徐徐图之”的初衷!
赵建国看着络绎不绝的“取经团”,
既自豪又有些心疼沈棠:“沈知青,你看…这天天来人…你太辛苦了!要不…咱们定个接待日?或者…让李教授他们帮忙讲讲?”
沈棠摇摇头,声音有些沙哑,
但眼神坚定:“赵队长,没事。大家来一趟不容易。能帮一点是一点。李教授他们也在帮忙整理资料,准备印成小册子,这样大家带回去看,就更方便了。”
果然,没过几天,
李教授和王工听说红旗大队火了,又“闻着味儿”跑回来了,
带着农研院和军工研究院的技术员,加班加点,将大棚蔬菜种植技术要点、“红旗”犁地机使用维护手册、以及沈棠分享的各种实用农技经验,
整理汇编成了图文并茂的《红旗大队科技兴农经验手册》!
印刷了上千册,免费发放给前来“取经”的各地代表!
这手册如同及时雨,大大减轻了沈棠的讲解压力,也让“红旗经验”得以更广泛、更系统地传播开来!
夜幕降临,喧嚣了一天的红旗大队终于安静下来。
沈棠站在小院门口,看着远处星星点点的灯火,又抬头看了看夜空中璀璨的星河。
雷霆庞大的身躯靠在她身边,喉咙里发出低沉的咕噜声。
云朵和雪宝也依偎过来。
“雷霆,云朵,雪宝…”
沈棠轻轻抚摸着它们毛茸茸的大脑袋,
声音带着一丝疲惫,
却充满了希望,“你们看…有这么多人,愿意为了改变而努力…真好。希望明年冬天…能有更多地方…像红旗大队一样…绿意盎然…温暖富足…”
月光如水,洒在宁静的小院。
寒风依旧凛冽,但红旗大队的春天,已经提前到来。
腊月二十三,小年。
红旗大队家家户户都忙碌起来。
扫尘、祭灶、蒸年糕、炸丸子、炖肉…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和诱人的食物香气。
打谷场上,孩子们穿着新做的棉袄,追逐嬉闹,放着鞭炮,笑声清脆。
大棚里,最后一茬精心培育的蔬菜,主要是反季节的黄瓜、西红柿和草莓也即将成熟,准备供应军区食堂和作为年礼送给关系户。
沈棠的小院也充满了年节的喜庆。
王晓梅带着几个小姑娘,剪了红艳艳的窗花贴在窗户上。
沈棠则带着雷霆、云朵、雪宝,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
她还特意给三只老虎用红布条编新的项圈,上面挂着那枚“功勋猛兽”的铜牌,显得格外精神。
雪宝对新项圈爱不释手,不停地甩着脑袋,让铜牌叮当作响。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京都,陆家大宅。
陆铮穿着笔挺的军装,坐在古色古香的书房里。
对面是他的爷爷,陆正国,开国元勋,虽已退居二线,但影响力仍在、奶奶,陆老夫人,慈祥中带着威严、父亲,陆振华,某部委领导、母亲,林清清,温婉知性的大家闺秀。
气氛…有些凝重。
“铮儿啊,”
陆老夫人放下手中的紫砂茶杯,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你也老大不小了。过了年就二十八了!跟你同辈的,孩子都能打酱油了!你爷爷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你爸都满地跑了!”
陆正国坐在太师椅上,
手里盘着两个油亮的核桃,
没说话,但眼神锐利地看着孙子。
陆振华清了清嗓子:
“是啊,铮儿。工作固然重要,但个人问题也不能耽误。你奶奶和你妈,为这事操碎了心。这次回来,正好见见几个姑娘。张部长的女儿刚从国外留学回来,知书达理;李将军的孙女在文工团,才貌双全;还有王教授的女儿…”
“爸!妈!奶奶!”
陆铮猛地抬起头,打断父亲的话。
他深吸一口气,眼神坚定,声音低沉却清晰:“我有喜欢的人了。”
“哦?”
陆老夫人眼睛一亮,
“谁家的姑娘?叫什么名字?在哪工作?快跟奶奶说说!”
陆正国手中的核桃也停止了转动,目光炯炯地看着孙子。
陆振华和林婉清也露出期待的神色。
陆铮看着家人关切的目光,
心跳微微加速。他握了握拳,
沉声道:“她…她叫沈棠。现在…在东北一个叫红旗大队的生产队…当知青。”
“知青?”
陆老夫人愣了一下,
“农村的姑娘?”
“红旗大队?”
陆振华微微皱眉,
“沈棠?”
“爸,您记得她?” 陆铮有些意外。
“当然记得!”
陆振华放下手中的茶杯,脸上带着欣赏的笑容,
“印象深刻!那次洪灾后,你引荐她来见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