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松开人,低头将手机和身份证一起捡来递给他。
周澧枫晃着手接过,将身份证拽进怀里,识别开了手机。
他滑进相册,找到了一张图片,定定地瞧着。
照片上面有两个人,一个是他,另一个是——华于展。
“这就是我的兄弟。”周澧枫眼角滑出泪水,“他死了,他死了……”
佩斯的视线在触及到那个人影时,平静中漫过点点讶异。
男人的侧脸倒映在眼里,她问:“他是怎么死的?”
周澧枫抬手擦泪水,苦笑着,“他是淹死的,掉水里淹死的。”
佩斯重复他的话:“淹死的?”
“是。”他转头,表情柔软,俨然看不出他当时生气用枪指着她的暴戾样。
“你说人的生命真是那么脆弱的吗?掉水里都能把一个成年人淹死,说起来是不是挺滑稽的?”
佩斯安慰他:“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活着的人都要好好活,死了人的才会安心。”
“安心?”周澧枫笑了,那笑容里面全是苦涩,“死了的人怎么会安心?人死了便结束这世间所有的纠缠,无知无感,怎么知道活着的人是什么心情?一切都是骗人的!”
佩斯望着这似乎完全醉了的人,徐徐说道:“我不知道。但总要活下去的。”
空气静了几秒,周澧枫才将手机熄了屏,揣进兜里。
身体滑坐在地上,他靠着沙发,眼神空洞,面露悲伤,低声道:
“可能,人和人的羁绊就是那么浅薄。一不小心,分离在即。”
佩斯的眼眸越来越深,却是没有说话。
时间一点点过去,大厅中的比赛接近尾声。
“最后两三道题,倒数第二道……”李一观察着下面众人的表情,话语和屏幕上同步出现了题目:
“如图所示,光滑斜面CD与水平传送带AB平滑连接于C点(A、C间距L1=6m,C、B间距L2=10m,即传送带总长L=L1+L2=16m)。
斜面倾角θ=37°(sin37°=0.6,cos37°=0.8),斜面顶端D到传送带AB的竖直高度h=7.2m。
一质量m=2kg的滑块P从D点由静止释放,滑块P与传送带AC段的动摩擦因数μ1=0.25,与CB段的动摩擦因数μ2=0.5。
另有一滑块Q(质量与P相同),在滑块P刚到达C点时,从传送带B端以初速度V{Q0}=3m/s向左滑上传送带,滑块Q与传送带全程的动摩擦因数μ3=0.4。
传送带初始以恒定速率V带=5m/s顺时针转动,且在滑块Q滑上的瞬间,传送带速率变为V带=6m/s(方向仍顺时针,速率变化瞬间完成)。
两滑块均可视为质点,忽略碰撞机械能损失及经过连接点的速度损失,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求滑块P从D点运动到B点的总时间;
(2)判断滑块P与滑块Q在传送带上是否会发生碰撞,若碰撞,求碰撞时两滑块到A点的距离;若不碰撞,求两滑块到达传送带两端(P到B、Q到A)的时间差。”
众人的目光望向大屏,再也不是之前那样的漫不经心,手指拿着自己面前的点触笔在机器上快速地计算结果。
屋里一片静谧,只有笔尖在屏幕上飞快书写的声音。
空间里的空气变得急促,人们的呼吸逐渐清晰,映在耳边。
很多人早就放弃了挣扎,坐着翻白眼。这样难的题目,他们是不可能算出来的。
应该说,今晚的题目从进入理综来就难得可怕。这时候,才体现出请外援的明智。
汗水从脸颊落下,那些出汗的人赶紧擦了。
一分钟。
两分钟。
……
“啪!”
寂静中有人拍响了按钮。众人循声望去,如果不出所料,还是那个102、389、388以及另外一个新人。
不过这一次,没有了389。
众人不想看但又不得不看这一题的最终得胜者是谁。
大屏幕上出现三个人的面容,那位新出挑的人是位中年大叔,此时面对镜头的扫射有些局促。
李一故意拔高语调问:“那么,最终抢到题目的人又会是谁呢?”
有人吐槽:“我不知道最后是谁,但我知道一定不是我。”
他卖了一会儿关子,看着下面的人快要耐不住时,才终于说道:“抢到最后答题权的是——恭喜102选手。”
蒋福看着屏幕里的自己,快速给出了答案:“第一小问,滑块P从D点运动到B点的总时间约为3.84s;第二小问,两滑块不碰撞。到达传送带两端的时间差约为0.34s。”
李一带头鼓掌,“真是英雄出少年!要是我,就算给我一辈子我也算不出来。大家也看出来了,我们的比赛公平公正,都是实打实的靠硬算。
不可否认的是,这世上的聪明人不止一二,让人望尘莫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