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辰时中枢验新规,各州府捷报传
九月十五辰时,登州中枢坊的转信轮盘前,陈禾正逐份查看各州府传来的“防护新规执行报”——青州的灌溉机括旁,农户们按“三日一查”的规矩,在铃铛支架上刻了查岗记号;苏州的钱票兑银台,双份底册分别锁进县衙地窖和分枢暗格,钥匙由两人分管;连漠北部落的传讯铜管,都用草原的羊油混着泥土,做了独有的“防篡改火漆”。
“林石,你看登州工坊的暗格锁,已有十二州府传来‘安装完成’的消息!”陈禾指着轮盘上的木牍,林石凑过来一看,上面画着小小的锁具图案,旁边写着“工匠轮守已排班”。苏瑾则拿着医讯台的信鸽记录:“漠北、西南的分枢,信鸽已能在两时辰内飞到邻近三州,昨日还有个山村靠鸽子传信,及时领到了疟疾药方。”
陆明突然笑着拍手:“钱庄刚传来消息,上月因乱术者捣乱没发的商户贷款,今早用新的‘双册核对’流程,半个时辰就批完了!商户们说,现在兑银比以前更放心,连电子钱票(千年前语境:纸制钱票)的存根,都要盖双印才有效。”
中枢坊里,转信轮盘的咯吱声、铜管传讯的哨音、工匠们核对记录的交谈声,织成了安稳的晨曲——新规落地三日,全国再没出现一处中枢异常,民生调度比以前更顺了。
二、午时海疆查商会,水师布防守港汊
午时的苏州港,水师校尉正带着兵卒,逐一检查停靠的海船——按中枢传下的“海疆设防令”,所有挂着“蓬莱商会”旗号的船,都要开箱验货,外来的机括零件、火漆、纸张,都要登记造册,由匠人核对是否有“异域标记”。
“校尉大人,这艘‘通海号’的货舱里,藏着十箱没登记的铜钻!”兵卒的喊声传来,校尉立刻赶过去,只见箱子里的钻子,钻头纹路和之前乱术者用的一模一样。船主慌得直摆手:“是蓬莱商会让俺们代运的,说只是普通工具……”
匠人拿起钻子比对系统里的“异域器具图”,肯定道:“这是西域的‘断管钻’,专门用来钻传讯铜管的!”校尉当即下令扣船,同时让兵卒通过岸边的传讯铜管,把消息加急传回中枢——海疆的设防,不仅要拦人,更要拦这些能破坏中枢的“凶器”。
不远处的了望塔上,兵卒正按着中枢画的“海疆舆图”,标注往来船只的航线:“按新规,所有海船都要走指定港汊,夜里挂‘三色灯’——红为中原船,蓝为友邦船,白为待查船,敢乱闯的直接鸣锣预警!”
三、未时民生复常态,市井烟火暖人心
未时的清溪村,刘三正扛着新领的麦种往田里走——按中枢的“农务调度”,今年的耐寒麦种不仅量足,还按每户的耕地面积分好了,领种时要在“双份底册”上画押,一份留村里,一份送县衙。
“三儿,你家的麦种比去年多了两斗!”李老汉笑着递过来一把木尺,“系统说你去年守灌溉机括有功,给你加了‘劳动积分’,能多换半亩地的种!”刘三摸着麦种袋,心里暖烘烘的——乱术者闹事后,他本怕误了播种,没想到中枢新规反而让调度更快,连麦种的质量都比以前好。
苏州的商业街更热闹,吴六的菜铺前排着队,他手里拿着盖着双印的钱票存根,给客人找零:“现在用这钱票,不管去哪个钱庄兑银,都要查底册、对印鉴,没人敢造假!”旁边的布商王掌柜也搭话:“俺上月订的西域布料,今早刚到,水师验过货才让卸船,说是怕混进坏东西——现在买啥、卖啥都踏实!”
市井里的吆喝声、算盘声、百姓们的谈笑声,比往日更响亮——中枢稳了,民心就安了,连日子里的烟火气,都透着踏实的暖意。
四、申时中枢议长远,四杰献策固根基
申时的中枢坊议事屋,陈禾、林石、苏瑾、陆明围着舆图,讨论“中枢长远防护策”。陈禾先开口:“农务的传讯铜管,光靠火漆还不够,俺想让各州府按本地的水土,做‘专属标记’——比如江南用稻壳灰混漆,北方用炭黑,这样一眼就能看出是不是本地传的信。”
林石接着指了指舆图上的工坊标记:“俺们可以做‘中枢零件图谱’,把转信轮盘、机括齿轮的尺寸、纹路都画下来,发给全国工坊,万一有零件坏了,只能按图谱做,外人仿不来;再给每个分枢配‘零件检测木尺’,尺寸不对的直接拒收。”
苏瑾翻着医讯记录:“俺想在偏远山村设‘医疗联络点’,让卫生员学认‘紧急信号烟’——要是传讯断了,点烟就能让邻近村落帮忙传信,再配合信鸽,医讯就断不了。”陆明则盯着舆图上的钱庄:“金融这边,要给商户的‘诚信档案’加‘海货交易记录’,凡是和海外商会做生意的,都要额外核查,避免再出乱子。”
四人你一言我一语,把想法一条条写在木牍上,最后汇总成“中枢长远防护十策”,由陈禾通过传讯铜管,加急送往紫宸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