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府,皇城,乾清宫。
时值正午,日头正盛。
朱元璋正伏在御案上,跟一堆雪花似的奏折较劲。
就在朱元璋感觉脖子都快累断了的时候,殿外传来一阵细碎而急促的脚步声。
一名都尉府的密探,以一种近乎于冲刺的姿态奔入殿内,噗通一声跪下,双手高高举过头顶。
他手里捧着一个普普通通的布包,灰扑扑的,上面还沾着点新鲜的泥点子。
“陛下!”密探的声音带着剧烈喘息后的急促,“江宁县,常将军,八百里加急!”
朱元璋眉头一挑。
常遇春?
他不是在保护李先生吗?
他亲自交代的事,还是八百里加急?
朱元璋心里咯噔一下,第一反应是:先生出事了?
这个念头一起,他身上瞬间腾起一股冰冷的杀气,整个乾清宫的温度都仿佛降了几分。
“呈上来。”他声音不大,却透着一股不容置喙的威严。
旁边的太监赶忙小跑着过去,将布包取来,小心翼翼地放在御案上。
朱元璋挥了挥手,示意密探和太监都退下。
他盯着那个布包,没有立刻打开。
布包不大,分量不轻,隔着布料能摸到里面是几个硬邦邦、奇形怪状的玩意儿。
最关键的是,上面有泥土的气息。
看来……不是先生出事了。
朱元璋紧绷的心弦松了下来。
如果是坏消息,常遇春不会送这么个玩意儿过来。
他缓缓解开布包。
下一秒,朱元璋的表情凝固了。
只见布包里,安安静静地躺着几个……土疙瘩。
对,就是土疙瘩。
长得歪瓜裂枣,表皮呈紫红色,上面还带着新鲜的泥土,卖相不说难看,可也说不上好看。
朱元璋:“……”
他有点懵。 虽然不认识这是什么,但农民出身,他能看出,这是一种类似芋头的根茎作物。
咱让你去保护先生,你给咱……送一包土特产回来?
这是啥意思?嫌皇宫里的伙食不好,给咱加个餐?
他耐着性子,在包裹里翻了翻,然后就翻出了一张被叠得整整齐齐的纸条。
朱元璋展开纸条。
上面是常遇春那狗爬一样的字迹,明显写得十分匆忙,但内容却让他瞳孔骤然一缩。
“先生寻来祥瑞,真乃祥瑞!”
“此物,可安天下!”
……
朱元璋捏着那张纸条,目光在“可安天下”四个字和那几个丑陋的土疙瘩之间来回移动。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被按下了暂停键。
过了许久,朱元璋的脸上,没有流露出半分喜悦。
恰恰相反,他的眉头,拧成了一个深深的川字。
眼神里,充满了审视,警惕,以及一丝……被愚弄的恼火。
可安天下?
就凭这几个土疙瘩?
常遇春,你他娘的是不是让驴给踢了?还是说,先生在跟你开玩笑,你个憨货还当真了?
朱元璋是谁?
他叫朱重八!
放过牛,当过和尚,讨过饭,从尸山血海里一步一步爬到今天这个位置。
他这辈子,见过的人比寻常人吃过的盐都多,被他砍了脑袋的聪明人,能从应天府排到凤阳老家。
祥瑞?
呵呵。
当年乱世争霸,那帮人,为了争权夺利,什么“天降甘霖”、“紫气东来”的鬼话编不出来?
这套把戏,都是咱玩剩下的!
可问题是,这是李先生找来的祥瑞。
这就让朱元璋很难办了。
此刻,朱元璋的心态是极其复杂的。
一方面,他对其神鬼莫测的手段佩服得五体投地。
那千里窥天镜,那火囊云霄辇,那复式记账法,那匪夷所思的“蒸汽机”,哪一样不是经天纬地的大才?
可另一方面,他骨子里是个彻头彻尾的农民。
一个农民,你跟他谈玄的可以,谈神仙也行,但他最信的,永远是土地,是自己手里的那杆锄头。
现在,你指着一堆土疙瘩跟他说,这玩意儿能让天下人吃饱饭。
这不叫祥瑞,这叫扯淡。
“来人!”朱元璋沉声喝道。
几名禁卫应声而入。
“你们几个,都是凤阳府的老人,跟咱一样,都是地里刨食出身。”
朱元璋指着桌上的土疙瘩,问道,
“瞧瞧,认不认得这是何物?”
几名禁卫都是人精,一看皇帝这脸色就知道不对劲。
他们凑上前,小心翼翼地瞅了半天,一个个把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
“回陛下,小人……不认得。”
“瞧着像是某种根块,但……从未见过。”
“是啊陛下,这玩意儿长得也太怪了。”
朱元璋的脸色更沉了。
连这些种了半辈子地的老农都不认识,这算哪门子祥瑞?
“传大皇子。”
很快,朱标脚步匆匆地赶了过来。
“父皇。”
“标儿,你来。”朱元璋指了指桌上的东西,“你跟在先生身边最久,见识广博,你且看看,此为何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