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熥儿,你可知罪?”朱允熥“扑通”一声跪下,却梗着脖子说道:“皇爷爷,孙儿何罪之有?孙儿只是说出自己心中所想,要创立科学学说,这是为了咱大明好啊!”
朱元璋眉头紧皱,怒喝道:“你这逆孙!从古至今,治国理政皆以圣人之言、经史典籍为纲,你竟敢妄图自创学说,这不是离经叛道是什么?”
朱允熥急忙说道:“皇爷爷,时代不同啦!您看如今咱大明,虽国泰民安,但仍有许多可以改进之处。孙儿的科学学说,能让百姓生活更好,军队更强。就像孙儿在工部做的那些玩意儿,都是科学的体现呀!”
朱元璋哼了一声,说道:“工部之事,不过是些奇技淫巧,怎能与圣人之道相提并论?你不好好学习经史,却整日琢磨这些旁门左道,将来如何担当大任?”
朱允熥着急地解释:“皇爷爷,这可不是旁门左道!科学能让咱们知道为什么天会下雨,星星为什么会亮,还能造出更好的农具,让粮食产量大增。有了科学,咱大明的军队能有更厉害的武器,保卫咱的江山!”
马皇后在一旁看着心疼,轻声说道:“陛下,熥儿年纪小,想法或许有些出格,但他也是一片赤诚之心,想为大明做些事情,您先消消气。”
朱元璋看了马皇后一眼,语气稍微缓和了些,对朱允熥说道:“熥儿,你说的这些,老夫一时难以理解。但祖宗传下来的学问,历经千年,自有其道理。你贸然否定,实在不该。”
朱允熥见有了转机,连忙说道:“皇爷爷,孙儿不是要否定祖宗学问,只是想在这基础上,再增添一些新的东西。科学与祖宗学问并不冲突,反而能相辅相成。”
朱元璋沉思片刻,说道:“你且详细说说,这科学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朱允熥眼睛一亮,说道:“皇爷爷,科学就是探索世间万物规律的学问。比如,咱们知道水能灭火,这是常识,但科学能告诉咱们为什么水能灭火。掌握了这些道理,咱们就能想出更好的办法来利用水,或者预防火灾。”
“再比如说,在农业上,科学能研究出什么样的土地适合种什么庄稼,怎样施肥能让庄稼长得更好。这样一来,百姓的收成增加,生活也就富足了。在军事上,科学能让咱们造出更精准的火炮,更坚固的盔甲,让敌人不敢轻易侵犯咱们大明。”
朱元璋微微点头,说道:“听你这么一说,似乎有些道理。但你这学说从何而来?你小小年纪,怎能凭空想出这些?”
朱允熥眨了眨眼睛,理直气壮道:“皇爷爷,您说科学怎能凭空想象?那儒学不也一样是圣人根据世间万象、人心人性等感悟总结,进而凭空创造出来的吗?孙儿创立科学学说,也是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对万事万物的思考。”
他掰着手指头,滔滔不绝地讲起来:“孙儿瞧见工部的工匠做活,琢磨物件原理时,就想到这背后肯定有规律可循。像那水车能引水灌溉,为啥它能转起来,还能把水送到高处?研究多了,就有了些科学的影子。还有在田间,为啥有的地种稻子收成好,有的地种麦子合适,这里面肯定也有门道,孙儿就想着去弄明白,这一来二去,科学学说的雏形就有啦。”
朱元璋微微皱眉,显然对朱允熥把科学和儒学相提并论有些不满,说道:“儒学传承千年,乃治国安邦之根本,育人育德之准则,岂是你这不知所谓的科学能比?”
朱允熥却不慌不忙,继续说道:“皇爷爷,孙儿并非贬低儒学。儒学教人为善,教人礼仪,对大明自然重要。可时代不同了呀,如今咱大明要更强盛,光靠儒学不够。科学能实实在在地解决很多问题,让百姓吃饱饭,让军队打胜仗。这两者就像人的两条腿,缺了哪条走路都不稳当。”
马皇后在一旁轻轻拉了拉朱元璋的衣袖,笑着说:“陛下,熥儿这孩子虽然大胆,但话糙理不糙。您就听他再说说,说不定真能给咱大明带来新变化呢。”
朱元璋看了看马皇后,又把目光投向朱允熥,说道:“那你且继续说,这科学除了农作和军事,还能有啥用?若说不出个所以然,休怪咱今日不轻饶。”
朱允熥心中一喜,知道皇爷爷有了几分松动,连忙说道:“皇爷爷,科学的用处可多啦!就说这医术吧,科学能让咱们更清楚人体构造,研究出更好的治病法子。以前一些治不好的病,说不定以后就能治好啦。还有建筑方面,掌握科学原理,能造出更坚固、更宏大的宫殿楼阁,咱大明的都城也能变得更加壮观。”
朱元璋沉思片刻,缓缓说道:“熥儿,你说的这些虽有些新奇,但终究是未经证实。你若真想推行这科学学说,就得做出些实际的成果来,让咱和满朝文武都心服口服。
朱允熥咬了咬牙,抬起头直视朱元璋的眼睛,说道:“皇爷爷,孙儿明白要拿出成果。可孙儿还有句话不得不说,就算孙儿真做出天大的成果,只要儒家一日不倒,满朝文武中不知有多少人不会同意科学学说。这其中,不乏派别之分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