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部
工匠们围着案上的图纸转了好几圈,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原本朱允熥画的火药配方和炮弹草图就够让人头疼了,偏偏这几日三皇孙没来,好些关键处的标注看得人云里雾里。
“这‘硝石提纯’到底要过几遍水?”一个老工匠敲着烟杆,指着图纸上模糊的墨迹犯愁,“前儿三皇孙说要去杂质,可没说清火候啊!”
旁边负责熔铁的壮汉抹了把汗:“还有这炮弹壳,说要‘壁厚匀整’,可到底多厚才算匀?薄了怕炸膛,厚了又飞不远,这没个准数,谁敢动手?”
工部尚书麦至德站在一旁,看着堆在墙角的硝石、硫磺,脸色沉得像要下雨。前几日朱允熥在时,虽也磕磕绊绊,可那孩子总能一语点醒梦中人,说什么“比例错了就像和面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浅显易懂。如今人一不来,这群老手艺人倒像没了主心骨,磨磨蹭蹭一整天,连半炉合格的火药都没炼出来。
“去,再去东宫问问,”麦至德对着小厮吩咐,语气里带着几分无奈,“就说工部这边卡了壳,请三皇孙无论如何挪步指点一二,就当是救急了。”
小厮领命匆匆去了,留下一屋子工匠面面相觑。有人忍不住嘀咕:“三皇孙这几日莫不是生了啥病?往常这个时辰,早踩着点来督工了。”
“谁说不是呢,”另一个接话,“那孩子虽小,可说起这些新奇玩意儿,眼睛亮得很,比咱们这帮老骨头还有劲。”
麦至德没接话,只是望着窗外——三皇孙心里装着事,他看得出来。可这火药炮弹关系重大,陛下催得紧,说是要用来加固北边城墙,抵御外患,耽误不得啊。
正犯愁时,去东宫的小厮回来了,耷拉着脑袋:“大人,三皇孙说……说身子乏,今日实在来不了,让咱们先按先前的法子试试,等他缓过来了,自会过来。”
麦至德叹了口气,挥挥手让众人散了:“罢了,先按图纸上能看懂的部分弄着,硝石多提纯两遍,炮弹壳先铸个小样试试水,总归不能真停下来。”
此时东宫的院子里静悄悄的,朱允熥正趴在石桌上对着那本科学书册发呆,忽然听见一阵“蹬蹬蹬”的脚步声,像只小马蹄子敲在青石板上。
“三侄!三侄!”
奶声奶气的呼喊随着风飘过来,朱允熥抬头一瞧,就见朱权迈着小短腿,胳膊上还挎着个布袋子,一路颠颠撞撞地冲过来。这孩子虽与自己同岁,论辈分却是叔叔,此刻跑到他面前猛地停下,小胸脯一鼓一鼓的,脸蛋红扑扑像个熟透的苹果。
“三侄,你看我给你带啥了!”朱权献宝似的把布袋子往石桌上一放,小手解开绳结,里面“咕噜噜”滚出几颗圆溜溜的山楂果,红得发亮。
朱允熥看着他额头上的汗,伸手替他擦了擦:“跑这么急干啥,当心摔着。”
“我听宫人说三侄不开心,”朱权拿起一颗山楂果递到他嘴边,眼睛亮晶晶的,“母妃说吃酸的能提神,三侄你尝尝!”
朱允熥咬了一口,酸得眯起眼睛,舌尖却泛起丝丝甜意。他看着朱权踮着脚、努力想够到他肩膀的小模样,心里那片沉甸甸的乌云好像散了点缝。
“十七叔,你咋知道我不开心?”他捏了捏朱权软乎乎的脸蛋。
“我瞧见你对着树蹲了一上午啦,”朱权掰着小胖手数,“像我上次丢了玉坠子那样,脸拉得老长。”他忽然凑近,小声问,“三侄,是不是大侄子还没回来?我也想大侄了,他答应教我射箭的。”
朱允熥被他逗得“噗嗤”一声笑出来,伸手揉了揉朱权乱糟糟的头发:“十七叔,你忘了?咱俩都还没桌子高呢,那弓比咱俩胳膊都粗,拉都拉不开,大哥就是想教,也得等咱们再长两年个子呀。”
朱权歪着脑袋想了想,好像是这么个理,小眉头顿时皱成个疙瘩,小胖手拍了拍石桌:“那……那我要多吃饭!吃成父皇那样的大个子,就能拉弓了!”
“对,多吃饭长力气,”朱允熥拿起颗山楂果塞到他手里,“等大哥回来,瞧见十七叔长壮实了,保准第一时间教你。说不定到时候,我还能给你做个小弓,比寻常的轻一半,正好适合咱们这般年纪的。”
“对,多吃饭长力气,”朱允熥拿起颗山楂果塞到他手里,“等大哥回来,瞧见十七叔长壮实了,保准第一时间教你。到时候我还能给你做个小弓,比寻常的轻一半,正好适合咱们这般年纪的。”
朱权眼睛一亮,瞬间把刚才的懊恼抛到脑后,举着山楂果蹦跶起来:“真的?三侄你会做弓?比太仆寺的师傅还厉害?”
“那是自然,”朱允熥挺起小胸脯,脸上终于有了点往日的神采,“不光会做弓,还会做能飞上天的风筝,比宫宴上放的那些都大,能带着小纸条飞到城外去呢。”
“我要!我要!”朱权拽着他的袖子晃来晃去,小短腿恨不得踩在石凳上,“三侄现在就做!做好了咱们一起放,等大侄子回来让大侄子在城外也能瞧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