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落谷的清晨,一场突如其来的沙尘天气席卷了绿洲边缘试验田 —— 呼啸的风沙不仅吹散了地表的生机改良剂,还导致部分智能灌溉设备故障,土壤传感器数据传输中断。与此同时,青山平原因持续低温,智能保温棚的星光能量备份系统负荷过高,出现局部停机;雾林洼地则因连日降雨,魂息 - 星光转换系统的排水模块堵塞,能量转换效率骤降。距离 “四界智慧农业云平台” 启动仅一个月,跨域农业在智慧化发展中,正面临资源分配不均、极端天气应对、技术普惠难题等新挑战。今天,四界共生理事会将召开 “跨域农业协同攻坚会”,以绿色可持续为核心,构建更完善的协同机制,破解发展瓶颈。
“小光斑,启动紧急数据采集!” 灵汐的声音透过共生记忆玉传到各区域,小光斑立刻叼着 “应急检测终端” 奔赴绿洲边缘。沙尘中,它用身体护住终端屏幕,艰难地穿梭在试验田:先检查土壤传感器的受损情况,发现 60% 的传感器因沙尘覆盖无法正常工作,立刻手动记录土壤湿度(仅 12%,远低于标准的 25%);再查看智能灌溉设备,发现 20% 的喷头被沙粒堵塞,出水量减少 50%;最后统计改良剂流失情况,估算需补充 1.2 吨才能恢复土壤肥力。它将数据实时传回协同指挥中心,同时用翅膀轻拍故障设备,试图清理表面沙尘,为后续维修争取时间。
上午 9 点,协同攻坚会在线上召开,各区域代表带着问题与方案参会。灵汐首先梳理核心难题:“一是极端天气频发,智慧设备应对能力不足;二是区域资源分配不均,青山平原的星光能量过剩,绿洲边缘却长期短缺;三是偏远地区技术普及困难,老年农民仍依赖传统种植方式。” 针对这些问题,四界团队提出 “绿色协同三大计划”:“极端天气应对计划”“跨域资源调配计划”“技术普惠下沉计划”,并成立专项攻坚小组,小光斑被任命为 “跨区域攻坚联络员”,协助各小组推进工作。
“极端天气应对计划” 由天蛊团队牵头,联合四界科研力量升级智慧设备的抗灾能力。针对沙尘天气,天蛊团队为绿洲边缘的智能设备加装 “星光防尘罩”:罩体采用星光涂层材料,既能阻挡沙尘侵入,又能吸收微弱星光能量为设备供电;同时研发 “便携式沙尘清理机器人”,机器人搭载微型星光风机,可快速清理传感器与设备表面的沙尘。小光斑协助测试机器人性能:它在模拟沙尘环境中,引导机器人前往堵塞的灌溉喷头处,机器人仅用 30 秒就清理完喷头内的沙粒,出水量恢复正常。针对低温天气,玄门团队优化智能保温棚的 “双能量备份系统”:在原有本源与星光能量基础上,增加 “地热能采集模块”,通过吸收地下热量为棚内供暖,降低星光能量负荷;小光斑帮忙监测模块的热能转换效率,确保每小时能为保温棚提供 1.5 单位的额外热量,缓解系统压力。
“跨域资源调配计划” 的核心是实现四界能量与物资的高效流动。四界协同指挥中心升级 “智慧资源调度平台”,实时监控各区域的能量剩余与需求:青山平原的星光能量每日剩余 500 单位,通过 “能量传输管道”(由星光涂层与魂息防腐材料制成)输送至绿洲边缘,每日可满足 30% 的能量需求;雾林洼地的魂息能量充足,通过转换器转化为其他能量,支援青山平原的保温棚与星湖盆地的灌溉系统。小光斑协助管理调度平台:它实时跟踪能量传输数据,当发现管道传输效率下降 10% 时,立刻提醒技术人员检查管道密封性,避免能量损耗;同时,它还参与物资调配,协助将星湖盆地的多余水稻种子(500 公斤)运往雾林洼地,弥补多雨导致的种子发芽率不足问题。
“技术普惠下沉计划” 则聚焦偏远地区与老年农民。妖域团队研发 “简易智能种植套件”:包含简化版土壤传感器(仅显示 “适宜”“缺水”“缺肥” 三个指示灯)、手动调节的生机施肥器、图文版操作手册,农民无需复杂操作就能掌握基本的智慧种植技巧。小光斑跟着妖域团队前往玄门偏远村落推广套件,它耐心地向老年农民演示传感器的使用:用爪子轻触传感器,当指示灯显示 “缺水” 时,引导农民打开生机施肥器补水;当指示灯变为 “适宜” 时,用翅膀轻拍农民的手背,给予鼓励。村民张大爷学会后笑着说:“以前总觉得这些新玩意儿难,现在有了小光斑教,还有简单的灯提示,俺也能当‘智慧农民’了!”
在推进三大计划的同时,四界团队还注重绿色可持续发展。玄门团队在青山平原试验田周边种植 “本源固碳林”:树木通过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本源能量,既为保温棚提供补充能量,又能减少碳排放;小光斑定期检测树林的固碳量,发现每公顷树林每月可固碳 1.2 吨,同时释放 0.8 单位的本源能量。幽冥团队则在雾林洼地推广 “魂息循环利用系统”:收集作物秸秆与加工废料,通过魂息能量分解转化为有机肥料,实现资源循环;小光斑协助监督系统运行,确保废料转化率达 90% 以上,减少化肥使用量 30%。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