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光彻底放亮,尽管依旧被稀薄的煞气尘埃所笼盖,但总算驱散了黎明前最深的黑暗。萧无涯站在清风观的废墟之上,最后环视这片他生活了十五年的地方。
焦黑的土地,断裂的梁木,散落的瓦砾,以及那两个并排的、寂静的土堆。一切都结束了,一切都开始了。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翻涌的悲怆,迈步走向那已半塌偏房——那里曾是他的居所,或许也是唯一可能还残留着些许旧物的地方。
废墟并不好翻找,惊蛰剑此刻不再是剑,而是他撬动残垣断壁的工具。许久,他才从一堆焦黑的木料下,拖出一个同样被熏得发黑、却意外保存尚算完整的旧木箱。这是道长早年为他置办,用来存放些私人物品的箱子,材质普通,却因常年摩挲,边角已然光滑。
箱子上挂着一把小铜锁,已被高温灼烤得变形。萧无涯手指微一用力,便将其拧断。
吱呀一声,箱盖打开。里面并无太多东西,几件旧的孩童衣衫,几本启蒙的字帖和基础道经,都散发着岁月和烟火混杂的气息。
他的目光,落在了箱底的三样东西上。
第一样,是一个只有半块的、色泽青灰、造型古朴的青铜铃铛。铃铛很小,似乎原本是系在某种动物颈上的,铃舌已经遗失,表面刻着模糊的云纹,旁边还有一个与玉衡真人信末印记相似的、微缩的星辰锁链图案。这大概就是道长曾提及的“半块青牛铃”,是玉衡真人的信物。
第二样,是一本薄薄的、页面已然泛黄的手抄册子。封面上并无名称,翻开一看,里面正是他修炼了十年的《养气诀》,但字里行间增添了许多细密的注解和修改后的行气路线图,正是清虚道长后来传授他的“引煞淬元”之法。这些注解笔迹不一,有些沉稳,有些匆促,记录着道长这些年为此耗费的心血。
第三样,则是一本更小、更厚的册子。封皮是普通的蓝布,但入手却沉甸甸的。翻开一看,里面每一页都密密麻麻画满了各种奇特的、令人望之心悸的符文。这些符文并非用朱砂,而是用一种暗褐色的、仿佛干涸血液般的颜料绘制,笔触凌厉而古奥。它们并非攻击符咒,更像是“禁锢”、“镇压”、“安抚”、“疏导”之类的镇煞符文。册子的边缘已被翻得毛糙,可见道长曾无数次翻阅、推演,试图为他找到更好的控制煞气之法。
这三样东西,一件是未来的指引,一件是过去的根基,一件是应对自身厄难的关键。
萧无涯将三样东西小心翼翼地收起。青牛铃和镇煞符册放入怀中贴身处,与那染血的石子和阳佩放在一起。修改后的《养气诀》则放入行囊。
他最后看了一眼这残破的偏房,走了出去。
他来到那株巨大的焦黑桃树桩前,在衣冠冢旁静立片刻。然后,他走到已然坍塌大半的观门入口处。
那扇曾经吱呀作响、却总能将山外风雨挡住的木门,此刻已断裂成数块,半掩在废墟里。他俯身, among the broken pieces, 找到了一块相对完整的、曾经是门楣一部分的木头,以及……那把同样被熏得乌黑、却依旧结实的铜钥匙。
他握着钥匙,走到清虚道长的衣冠冢前,沉默地跪下,用手在坟旁挖了一个小坑,然后将那把曾经守护了清风观十五年安宁的钥匙,轻轻放了进去,仔细掩埋。
锁已无门可开,门已无锁需挂。
便将这最后的象征,也留于此地,陪伴旧主吧。
做完这一切,他背起行囊,紧握惊蛰剑,最后看了一眼这片承载了他整个童年与少年、充满了温暖回忆与最终惨烈的废墟。
焦土,断壁,孤坟,新芽。
所有的故事,都在这里落幕了。
他转过身,目光投向南方,那条根据地图所示、通往山外的荒僻小径。
步伐坚定,再无犹豫。
少年的身影,终于彻底离开了清风观的范畴,消失在山道的拐角处。
在他身后,那片废墟在惨淡的天光下,沉默地伫立着,如同一个时代的终结,寂静而苍凉。
唯有那株焦黑的桃树桩旁,衣冠冢上的新土,以及旁边那几株在煞气余烬中顽强生长的青青嫩草,还残留着一丝微不足道、却无比坚韧的生机。
仿佛在无声地证明,有些东西,从未真正被毁灭。
喜欢九幽弑神剑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九幽弑神剑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