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陈涉世家》里记载:腊月,陈王之汝阴,还至下城父,其御庄贾杀以降秦。一代反秦先锋,从大泽乡起义到被杀,只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陈胜死后,他的旧部吕臣率领一支由奴隶组成的苍头军,重新攻占了陈县,杀了庄贾,为陈胜报了仇。吕臣还把陈胜的尸体埋葬在了砀山(今安徽砀山),追封陈胜为。
陈胜虽然死了,但他点燃的反秦战火,却没有熄灭。刘邦、项羽等后来的反秦领袖,都是在陈胜起义的影响下,才走上反秦道路的。可以说,陈胜是秦末农民起义的奠基人——他虽然没能推翻秦朝,但他打破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迷信,让老百姓知道,普通人也能反抗暴政,也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史记·陈涉世家》里记载: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意思是在那个时候,各个郡县痛恨秦朝官吏的人,都杀了当地的长官,响应陈胜的起义。这足以看出陈胜吴广起义的影响力有多大。
对于陈胜吴广,历史上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说他们是草根英雄,敢于反抗暴政,为老百姓争取利益;也有人说他们目光短浅,建立政权后就贪图享乐,还发生内讧,最后导致失败。
客观来说,陈胜吴广作为农民起义领袖,既有不可磨灭的功绩,也有难以避免的局限。
先说说他们的。陈胜吴广最大的功绩,就是打破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枷锁。在秦朝之前,贵族世袭制深入人心,老百姓普遍认为富贵是天生的,没人敢想普通人也能当王侯。可陈胜吴广偏不信这个邪,他们以农民之身,拉起反秦大旗,还建立了张楚政权,让老百姓看到:只要有勇气、有决心,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就能反抗不公。这种思想的冲击,比起义本身更有意义——它为后来的农民起义树立了榜样,也为汉朝布衣将相的出现埋下了伏笔。
其次,他们的起义加速了秦朝的灭亡。秦朝的暴政本来就不得人心,陈胜吴广的起义就像一根导火索,点燃了各地的反秦浪潮。虽然他们最后失败了,但也消耗了秦朝大量的兵力和财力,让秦朝的统治摇摇欲坠。要是没有陈胜吴广的起义,秦朝可能还能苟延残喘几年,老百姓也得多受几年苦。
再说说他们的。陈胜吴广最大的局限,就是农民阶级的短视。建立张楚政权后,陈胜开始变得骄傲自满,甚至有点了。他住进了豪华的宫殿,用上了宫廷的仪仗,还对曾经一起种地的老乡态度冷淡——有个老乡千里迢迢来投奔他,因为说了几句陈胜以前的糗事,就被陈胜杀了。这一下,很多曾经支持他的人都寒了心,纷纷离开了他。
《史记·陈涉世家》里记载: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这段记载,生动地写出了陈胜的变化——从一个朴实的农民,变成了一个贪图享乐、听不进意见的。
另外,陈胜在团队管理上也有很大问题。他没有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对下属的控制力很弱,导致很多将领拥兵自重、不听指挥。比如,武臣攻占赵国旧地后自立为赵王,周市拥立魏咎为魏王,这些都严重削弱了张楚政权的实力。而且,他对吴广的死处理不当——虽然吴广是被田臧所杀,但陈胜为了安抚田臧,不仅没有追究责任,还封田臧为上将军,这让很多将领觉得陈胜薄情寡义,进一步动摇了团队的凝聚力。
不过,我们也不能过分苛责陈胜吴广。他们毕竟是农民,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也没有治理国家的经验。在那个乱世,能从必死局中杀出一条血路,点燃反秦的火焰,已经非常不容易了。他们的失败,是农民阶级局限性的必然结果,也是当时历史条件的必然产物。
参考《史记》
喜欢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