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酉日。皇帝把分封诸位皇子为王的事情告诉太庙,礼仪完成后,在奉天门和文华殿宴请群臣。皇帝告谕朝廷大臣说:“过去元朝失去了对天下的统治,各路豪杰纷纷起兵,天下大乱,百姓惨遭涂炭,朕亲自率领军队,平定了这场大难。”上天眷顾保佑,天下安宁平静。然而天下如此广大,一定要建立藩国作为屏障,对上保卫国家,对下安定百姓。现在各个儿子已经长大,应该各自有爵位和封地,分别镇守各个封国。朕并非偏爱自己的亲人,而是遵循古代先王的制度,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考虑。各位大臣恭敬地磕头回答说:陛下分封建立各个藩王,用来保卫宗庙社稷,这是天下千秋万代的公认的道理。皇帝说:“先王分封建立诸侯国,是用来庇护百姓的。周朝推行(它)就统治长久,秦朝废除(它)就迅速灭亡。从汉朝、晋朝以来,没有不是这样的。这中间太平与动乱交替出现,只是看施行的政策怎么样罢了。总之,要想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没有比这更好的办法了。
癸亥日这天夜里,有流星大如杯子,颜色青中带红,有光亮,从下台星处升起,向西北方向运行,到文昌星处消失。
甲子日,禁止蒙古人、色目人更改姓氏。诏书说:“上天降生百姓,他们有不同的族属姓氏,各自有其根源,古代的圣王非常重视这一点,所以通过姓氏来辨别婚姻,重视本源,来使民俗淳厚。我出身平民,平定天下群雄,成为天下的君主,已经曾经昭告天下。蒙古各族人等,都是我的子民,如果有才能,一律提拔任用。近来听说入仕为官之后,有的人大多更改姓名,我担心岁月长久之后,他们的子孙相互传告,不清楚自己的家族根源,这确实不是先王致力于严谨对待姓氏家族的治世之道。中书省应该告诉他们,如果已经更改了姓名,就允许他们改正。
将六安卫改设为守御千户所。
乙丑日,皇帝册封皇子为王,诏告天下说:“朕承蒙天地百神的保佑,祖宗英灵的庇佑,在群雄纷争的乱世,从淮右起兵,依靠将帅的效力,在江左建立了大业。从前命令大将军徐达统率各位将领,来平定中原地区,不到两年时间,天下清平宁静,敌人逃到沙漠。现在大统已定,百姓安居乐业,我想先论定军功,来颁行爵位和赏赐。因为吐蕃的疆土,还没有归入国家的版图。今年春天,又命令徐达等人率领军队再次出征,所以封赏的仪式,还没有来得及举行。朕认为帝王的儿子,身为嫡长子的一定要被册立为太子,其他的儿子也应当被封为王爵,赐给他们土地,让他们来扞卫国家。朕现在有十个儿子,在即位之初,就已经立长子朱标为皇太子。分封各位皇子,本来是要等到酬报赏赐功臣之后(再进行),然而(皇子们)尊卑的名分,应该尽早确定。于是在四月七日,朱元璋封次子朱樉为秦王,三子朱?为晋王,四子朱棣为燕王,五子朱橚为吴王,六子朱桢为楚王,七子朱榑为齐王,八子朱梓为潭王,九子朱杞为赵王,十子朱檀为鲁王,侄孙朱守谦为靖江王,都授予了册书和宝玺,设置了传承的属官,以及各种礼仪,都已有了定制。唉呀!我平定天下的动乱,是为了百姓的安宁;我依照古法建立国家,是为了实现天下大治。因此特此诏告天下,让所有人都知道。
册封秦王的诏书上说:“过去统治天下的君主,会将福禄给予有德行的人,他们尊贵的儿子必定被封为王,这都是人为之事罢了。”然而处在高位享受福禄,在一方建立邦国,尤其被皇帝所关注信任。我的第二个儿子朱樉,现在我命令你为秦王,分封土地,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出身于农民,与各路英雄豪杰并驾齐驱(争夺天下),历经百般艰苦,志向在于敬奉天地,祭祀神只,扩充军队,讨伐有罪之人,拯救百姓,时刻不敢懈怠,因此成就帝业。现在你们要巩固自己的国家,应当恭敬地将天地放在心中,不可超越礼法去祭祀,对于宗社山川的祭祀,要按照时令举行。要谨慎地布置军队守卫,体恤百姓,一定要做到尽善尽美。啊!勤勤恳恳为百姓做事,尊奉上天,辅佐皇室,秉持中正之道,就会永远享受福禄。体会朕的训诫之言,希望你们慎重对待。
各亲王的册封文书都与册封靖江王的文书相同,上面写着:‘考察古代帝王,统治天下时,一定会封立同姓的亲属,以此来厚待亲族,巩固根本,这种做法由来已久。’朕出身平民,遭遇社会动荡不安,亲自历经行伍,乘着天命开辟基业,经历艰难多年,才成就了伟大的功业,这都是天地眷顾保佑,祖宗积累德行的缘故。现在朕已经成为了天子,追念你的祖父朱守谦,朕的兄长,特封你为靖江王,镇守广海一带。啊!你们要想到我创立帝业的艰难,谨慎对待你们接受封赐的制度,不要忘记我的训诫之言,进一步修养自身,永远做国家的屏藩辅弼,还应当谨慎戒惧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