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亥日。将山西布政使司参政王连降职为监察御史,提升工部员外郎王慥为绍兴府知府,礼部主事孟扩为金华府知府。
这个月,皇帝命令十八位大臣分别祭祀五岳、五镇、四海、四渎。韩国公李善长祭祀中岳,魏国公徐达祭祀北岳,曹国公李文忠祭祀东岳,宋国公冯胜祭祀西岳,江夏侯周德兴祭祀南岳,吉安侯陆仲亨祭祀东镇,延安侯唐胜宗祭祀西镇,江阴侯吴良祭祀南镇,济南侯顾时祭祀北镇,平凉侯费聚祭祀中镇,六安侯王志祭祀东海,营阳侯杨璟祭祀西海,永嘉侯朱亮祖祭祀南海,颍川侯傅友德祭祀北海,宜春侯黄彬祭祀江渎,南安侯俞通源祭祀河渎,中山侯汤和祭祀淮渎,宣宁侯曹泰祭祀济渎。制书说:‘上天生下百姓然后设立君主,君主为百姓而确立政令,对众多神灵的祭祀,是国家首要的事务。’朕与你们在群雄相互竞争的时候,战胜敌人、攻占土地,如果不是天地明察保佑,山河湖海显灵相助,怎么能够达到这样(的成就)呢?如今初秋临近,对五岳、四镇、四海、四渎的祭祀,按道理应该进行报祭。古代君王巡视各地,就在四方山岳之下祭祀名山大川。现在朕的国家刚刚建立,百姓的生活才开始安定,朕不能亲自前往,特地命令你们代替朕去。你去那里要恭敬啊!
思南宣慰司派使者前来进献马匹。
秋季七月初一为丁丑日。
戊寅日夜晚,木星侵犯亢宿。
己卯日,祭祀太庙。
庚辰日,任命赵晋为东宫文学。赵晋,是陕西人,起初以儒士的身份被征召为秦王府说书,后来以年老有病为由辞官回乡,到这时又被征召任用。
辛巳日,夜晚,有一颗红色的星星,从渐台这个地方升起,流星般地运行到天市垣这个星区后消失了。
壬午日,任命吏部郎中童亨为长沙府知府。
甲申日,(设置了某个机构或者进行了某项设置)。通政使司,设通政使一名,官阶为正三品;左右通政各一名,官阶为正四品;左右参议各一名,官阶为正五品;经历一名,官阶为正七品;知事一名,官阶为正八品。掌管收受和发出各个官署(诸司)的文书、发布政令、封还并驳正诏敕章奏等事务。当时官职制度刚刚建立,皇帝重视这一职务,很难找到合适的人选。刑部主事曾秉正刚刚被提拔为陕西参政,还没有出发赴任,(朝廷)于是任命曾秉正为通政使,任命应天府尹刘仁为左通政。告诫他说:‘被言论蒙蔽,是祸乱发生的萌芽;在行事上专断放肆,是权奸产生的开端。’所以一定要有负责传达的部门,用来沟通上下的情况,用来传达天下的政令。从前虞舜设置的纳言官,唐朝设置的门下省,都具有这样的职责。现在我把这个职务授予你们,这个官职以通政为名。政事就像水流一样,想要让它长久地通畅,就不能有堵塞的祸患。你一定要审慎对待诏令,以此来匡正各部门,使隐情上达以便处理众多事务。对于应当呈递奏疏的事情不要忌讳回避,对于应当批驳纠正的事情不要阿谀附和,对于应当陈述的事情不要隐瞒,对于应当引见(人员等情况)不要刁难阻拦,不要用花言巧语来讨好(君主),不要用苛刻地察举(他人过错)来求取功劳,不要用进谗言离间(他人关系)来欺骗蒙蔽(君主),公正、清廉、正直、诚信地安放自己的内心,或许就不会辜负(君主)委任(自己)的心意了。秉正等人磕头谢恩说:“我们这些人才能低下或平庸,有幸得到皇上的眷顾,承担这样的重任,怎敢不竭尽全力,以报答皇上万分之一的恩情呢?”
改承敕监的令、丞为郎,设置官员二人,为从七品官阶。给事中和中书舍人都隶属于门下省。
任命刑部尚书周斌为陕西布政使司左参政,大都督府经历尹性为刑部尚书,司门郎中樊浚为中书省右司郎中。
在四川设置叙南卫,任命安陆卫指挥佥事王承署理卫事。
乙酉日,普定府世袭土官的女知府适责前来朝见,皇帝命令赐给她告身。
丙戌日。任命各布政使司所举荐的有学问品行的教官贺原等人担任东宫、王府等官职,贺原担任东宫侍正,李翀担任赞读,崔讷担任吴王府长史,彭士敏担任录事,张浩担任齐王府伴读,王文昭、黄祺、怡昭、马焕一同担任监察御史。
丁亥日,任命国子助教胡隆成为齐相府长史。
戊子日,任命齐相府长史耿贯为户部员外郎,吴相府长史李镐为工部员外郎,考功监丞郭傅为监令,已故诚意伯刘基的儿子刘琏为监丞。
辛卯日,派官员到鸡笼山庙祭祀功臣。
癸巳日,裁撤汉中府略阳、西乡、石泉、洵阳等县的县丞、主簿,因为这些地方土地狭小,人口稀少。
戊戌日,黄昏时分,木星侵犯亢宿。
庚子日,任命刑部都官员外郎高万杰为凤阳府知府。
壬寅日,命令给朝廷内外各部门官员发放散官,按照他们的品阶发放。如果所选官员的现任官职卑微,而之前授予的散官官职较高,那么就按照之前的官职来确定品阶;如果是降职免职的官员,那么就按照现在的官职来确定品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