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卯日。设置行人司,设行人一名,官秩正九品;左右行人各一名,官秩从九品。
庚辰日,皇帝派官员分别前往各郡祭祀五岳四镇、四海四渎以及帝王陵墓。
壬午日,福州府闽县刮起狂风下起暴雨,刮倒了百姓的房屋,有被压死的人。
癸未日,有大风从东北方向吹来,发出很大的声响。
甲申日,又将翰林院待制吴沈降职为编修。湖州府长兴县的百姓运送夏税丝织品到京城,户部挑选出其中粗糙且多疵点的,共得到四百三十斤,上奏想要惩处他们。皇上说:“小老百姓像这样艰苦,如果对他们加罪并且再征收赋税,那么老百姓就会更加困苦了。”丝粗,难道就没有用处吗?皇帝下令释放了他。
(君主)召见儒士吕慎明并下敕令说:‘古代贤能的人,大多隐居在山洞之中,甘心处于贫贱的境地,一定要等到有德行的君主按照礼仪征召聘请,然后才出来被当时的朝廷任用,从而像尧、舜那样治理民众,像伊尹、傅说之类的人就是这样。’现在天下不担心没有贤才,只是担心我寻求贤才的方法还不够完善罢了。翰林编修吴沈为国家举荐贤才,说你才德兼备,所以特地派遣使者聘请征召(你)。你一定要来朝见,来满足朕虚位以待的心意。当时沈又推荐了湖州府学教授童冀,朝廷也派遣使者去征召他。
召见儒士刘仲海,下令说:“朕以浅薄的才能,登上皇帝的位置,很害怕自己见识短浅,不能洞悉隐秘的事理,不能安抚百姓,所以日夜勤勉,希望与天下贤明的士人一起达到太平盛世。虽然人们对它们的追求十分急切,但是真正达到的人总是很少。《尚书》上说:‘能识别人才就是明智,即使是圣明的尧帝也很难做到。’朕因此多次敕令百官,各自举荐所了解的人才。而翰林典籍戴安推荐你博学多才,我特地命令有关部门按照礼节送你到京城,你不要推辞。
(朱元璋)召见儒士邹鲁,告诫(他)说:‘以前元朝失去统治(能力),天下不安宁。’朕出身平民,消灭群雄,平定祸乱,统治百姓,已经十三年了。访求贤才的方法,也有不周到的地方。况且大臣没有才能,而君子隐匿不仕,小人尊贵荣耀,于是导致有才能、有德行的人,隐居在山林之中,不求声名显达。现在奸邪的人都已经伏法。昨天命令近臣各自推荐他们所知道的人才,翰林典籍戴安推荐说你的才能可以任用,所以特地派使者带着符节来召你。诏书到了之后,有关部门按照礼仪送(此人)到京城,朕将要提拔任用他。
召见儒士宋季子,下令说:‘朕认为历代社会安定、百姓安乐,法令彰显、弊端革除,礼教昌明、乐声和谐,风气淳朴、民俗美好,只在于推举任用合适的人才罢了,舍弃这一点却能做到这样的,从来没有听说过。’翰林典籍吴伯宗推荐你学问渊博,才识出众,所以我特地派遣使者召你入朝,我将对你以礼相待。
派使者去召见儒士揭枢、王舆、龚文达、白天民,这是因为给事中徐日新、监察御史叶孟芳的推荐。设置判录司,设判禄一人,官秩正七品;设副判二人,官秩从七品。司吏四人。掌管在京城官吏的俸禄发放的文书移送、验对符契等事务。凡是官吏每月的俸禄,一定要在判录司填写盖有骑缝印的文书之后才发放。六部凡是有支取费用的请求,也这样做。罢除全国征收竹木税的场所。所以元朝的将士许撒思台等人从辽东前来归降,皇帝赐予他们不同数量的文绮、衣服和钞币。赐令礼部尚书契斯退休。契斯是溧阳县人。丙午年,契斯以原元朝嘉定知州的身份前来归附。洪武元年,(朝廷)授予(他)兵部员外郎的官职,不久(他)被提升为符宝郎,后改任尚宝司丞。四年,(他)出京任泰安州的知州。六年,升为河间府知府。契斯入朝担任户部郎中,后升为尚书,又外放担任山西左参政。召还京城,担任吏部尚书,后来迁任礼部尚书。到了这个时候,他因为年纪大了退休。
诏令延安侯唐胜宗督率浙江下属卫所的官军制造海船,修筑城墙和护城河。暹罗斛国派遣使者进贡本地特产。升浙江布政使司参政王铎为布政使。这个月,皇帝因为天象变异而避开正殿,大臣们呈上奏表坚决请求,皇帝下诏书答复说:‘我听说尧、舜、禹、汤、文、武这些君主,德行与天地相等,仁爱与百姓之心相融洽,吉祥的征兆屡次降临,被称为最好的治理天下的君主。’我因为德行浅薄,不能任用贤才谋求治理(国家),来符合民众的期望,因此上天降下告诫,灾祸和异常现象频繁出现,(我)日夜小心谨慎、勤恳努力,没有闲暇安宁的时候,特地避开正殿,来反省自己的过错。昨天你们上表坚决请求,我只好勉强依从大家的意愿,在正殿接见臣民,期望每天都能有新的德政,希望能符合上天的心意,还需要仰仗大臣们,匡正我的不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