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七年(4081年)秋七月初一丁酉日。
戊戌日,皇帝下令禁止内官干预外廷事务,禁止朝廷各部门与内官监有文书往来。皇帝对身边的臣子说:“处理政事必须首先谨慎地防范朝廷内外的官员勾结,杜绝朋党之间的私情,这样才能让朝廷政治清明,纲纪整肃。前代的君主不以此为鉴,放纵宦官与外臣勾结,窥探动静,攀附勾结,奸邪作乱,窃取威势权力,扰乱国家,他们造成的危害可不小啊。偶尔有想要清除他们的人,形势不允许这样做,反而会遭受祸患,祸及好人。汉朝和唐朝的事情,实在令人感叹啊。有仁德的人在动乱尚未发生时就进行治理,有智慧的人在祸乱还未显露时就有所察觉,朕设立这项禁令,是为了防范于未然。”
命令赏赐京城卫士和士兵柴薪,每人每月供给一百斤。
修建朝天宫。这个地方就是东吴冶城、东晋西州的旧址。南宋时才开始设置总明观。唐朝修建了紫极宫。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将这里)改名为祥符宫,不久又改名为天庆观。元贞年间改名为玄妙观,文宗时又改名为永寿宫。到这时重新修建,赐名朝天宫。在内设置道录司。
皇帝来到东阁,翰林待诏朱善等人在一旁侍奉,皇帝说:“人君能够把天下人的喜好与厌恶当作自己的喜好与厌恶,那就是公正的;把天下人的智慧当作自己的智慧,那就是明智的。”又说:‘人之常情,大多自夸自己的能力,喜好谈论别人的过错,君子则不是这样,他们会宣扬别人的善行,不夸赞自己的善行;宽赦别人的过错,不宽赦自己的过错。’”又说:“万事不能通过耳朵和眼睛去观察,只有用虚心去应对;天下的人不能通过智力去使他们服从,只有用诚心去对待他们。”朱善等人磕头称好。
任命国子生唐伯敬等六十三人为给事中,任命郭恭等三人为承??郎,任命凌允等四人为中书舍人。
己亥日,让徐允恭代理左军都督府的事务,每月发给禄米二十石。允恭,是太傅魏国公徐达的长子。
癸卯日,清晨,太白星侵犯天樽星。皇帝下诏追赠神策卫副千户周安为明威将军指挥佥事。安因为跟随征讨云南,溺死在东川的缘故。
甲辰日,夜晚,月亮侵犯了氐宿(星官名)。
乙巳日,皇帝下诏赏赐征南将校米:公侯每人一千五百石,都督每人一千石,指挥每人五百石,千户、卫镇抚每人三百石,百户、所镇抚每人二百石。已经死去但子孙有承袭(其官职、爵位等)的,以及有父母、妻女的,都给予(相应的抚恤之类)。
诏令追赠已故西安中护卫指挥佥事罗晟官职。在此之前,罗晟以退休官员的身份奉命代理曲靖府事,蛮寇攻城,罗晟率领众人奋力抵抗,最终战死,于是皇帝下诏加赠三级官职,优厚抚恤他的家属。
丙午日,皇上对吏部大臣说:‘近来郡县举荐人才大多虚假泛滥,各部门考核政绩的高低等级,也大多不符合实际情况。’对他们反复告诫这件事。凡是贤良的人才必定要经由乡里推举选拔,选择那些以德行着称,被众人的议论所推举的人进献给(朝廷)。考核官员是否称职,务必极为公正,每年年末来朝见时,要将实际情况上报,违背(这一要求)的人要治罪。
制作钦天监观测星象的星盘。
丁未日,河南的官吏百姓上书谈论有利于百姓的事情,所说的内容低下浅陋,又大多是拾取前人陈旧的言论。皇上对群臣说:“谋划国家大事,习惯过去的做法就应当适合当下的情况,拘泥于现在的做法就应当考虑长远的祸患。如果拘泥于古代的情况而不了解当今的情况,沉溺于眼前(的事物)而忘记长远(的事物),这都是错误的。所以但凡处理政事,一定要对天下有利,能够留给后世,不可以得过且过,只看眼前。国家的事情,关系重大,一个好的政令,能成为天下的福气;一个不好的政令,就会有无数的祸患,不能不慎重啊。
戊申日,皇帝到太庙祭祀。
己酉日,命令留守卫的士兵用砖砌后湖的城墙,总共四百四十三丈。
任命贵州金石番长官石保之子石昌继承他父亲的职位。在此之前,石保去世,他的儿子石昌年幼,朝廷就让他的侄子良玉承袭职位。到这时,良玉认为昌年已经长大,请求归还他的职位。皇帝下诏同意了他的建议。
庚戌日,将云南沾益卫改为千户所。夜里,有一颗大星从外屏星处升起,向西北方向运行,到霹雳星处消失。
辛亥日,任命东川土司宁隆的母亲胜古为东川府知府。
壬子日,设置云南、楚雄二府儒学。吏部上奏考满的官员中有两人政绩最优,应当升迁。皇上说:‘任用官员的办法,考核是很重要的。’唐尧、虞舜、西周成王、周公的时候,之所以民间没有被遗漏的贤才,众多事业都蓬勃发展,就是因为采用了这种方法。如果众多官员的职位,贤能与不贤能的人混杂不清,没有奖惩,那么凭借什么来治理国家呢?所以鉴别事物一定要借助于明亮的镜子,考察人才应当依据一定的标准。你们进行考核时,务必秉持公正,分别善恶,一定要按照他们的名声来考核他们的实际情况,对于那些政绩突出的官员,就要越级提拔他们,这样或许能让贤能的人担任官职,而对其他人也能起到劝勉的作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